舜网新闻 >

“后沟”烽火燎原记

舜网-济南日报

2025-10-07 10:43:26

  □张智辉 胡登国

“后沟”烽火燎原记

“后沟”烽火燎原记

《大众日报》对后沟抗日活动进行报道

“后沟”烽火燎原记

“双拥”铜像

  从锦绣川水库向北出发,不远可以看到“双拥·国防教育主题街”,彩绘墙光彩夺目,文化展板图文并茂,两组“双拥”铜像格外显眼,主题分别为“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红嫂”,石碑上镌刻着先辈和先烈们奋勇抗争的红色故事,“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等标语赫然在目。这条闻名遐迩的“双拥一条街”位于锦绣川后沟村初心广场附近。

  抗日战争时期,后沟村因其背靠深山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在革命早期就建立起中共地下联络站,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发展中共党员近30人,几乎家家有党员,是典型的红色根据地。

  初建“堡垒”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军经常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为反扫荡,1941年底,中共山东分局城工部派王瑞及其儿子王平到老家后沟村建立党的地下联络点。主要任务是:接送、掩护地下党的联络人员,转达上级任务,搜集本地信息并通过莱芜县大槐树庄联络点的陈俊良向领导机关报告工作情况。

  后沟村地处西营、仲宫、柳埠几个敌伪据点的中心地带,离济南30公里,是连接城乡的重要枢纽。当时距后沟村1.5公里的商家庄设有日伪警察所,敌情十分复杂。加之实行保甲长制,出入凭“良民证”,党组织活动非常困难。

  王瑞父子按照“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以木工为掩护开展工作,在后沟村先后发展了几名党员,并于1942年1月建立了党的支部。王瑞任支部书记,王平任组织委员,张怀珺任宣传委员。根据上级指示,通过发展大同盟会员,作为发展党员对象的考察阶段。后沟村进步青年积极踊跃参加革命,组织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革命思想逐渐传播开来。

  王平“潜伏”

  党支部建立以后,上级组织认为打入敌人内部有“眼线”利于开展工作。于是经济南工委书记张洪涛批准,王平通过伯父王会昌的学生秦学孟介绍打入商家庄伪警察所。从此,党组织变得“耳聪目明”,不但掩护了党的地下活动,而且能及时掌握敌情。有一次,伪县政府警察局派便衣特务前往西营了解武工队相关情况,王平得到消息后,及时设法转告武工队,使得特务在行动时自投罗网,直接被抓。后期武工队攻打商家庄伪警察所时,王平故意带头打麻将麻痹敌人,里应外合,武工队摸进警察所一枪未发,敌人便乖乖缴枪当了俘虏。

  设伏锄奸

  1944年农历四月,伪军几百人到西营地区抢麦子。一天,有民兵向指导员王平报告:“有几个汉奸跑来了。”王平闻讯,认为机会难得,能够抓几个散兵得几条枪,武装一下村里的民兵。于是,便和父亲王瑞叫着区队的队员张宝海一起追汉奸。追到庄东头,发现一伙汉奸从东山坡下来,王平等人就埋伏在桥东头的墙角下,伸出两个锄杆和一支步枪。区队的张宝海放了一枪后,趁敌人惊魂未定,王平等人立即展开进攻,敌人以为中了埋伏,便乖乖缴枪。王平怕露出破绽,要求伪军一拨一拨地分别缴枪。此次伏击,共缴获枪支十二支,手炮一门,炮弹四发,子弹二百发。西营区给予表扬和奖励,《大众日报》以《我武装小分队截击敌人取得胜利》为题进行了报道。

  “手绘”党旗

  在日伪恐怖的统治下,如何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从而发挥堡垒作用,极具风险和挑战,随时可能面临牺牲,因此,发展党员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首先要确保政治可靠,其次是尽量隐蔽。很多党员都是单线发展,彼此不知道“底细”,发展方式多是由介绍人经向上级汇报后,把发展成熟的人带到北山沟较为隐蔽的地方,用手在地上平整出一块方形,用木棍画出镰刀锤头的党旗形状,介绍人面向地上的党旗,小声领誓,新党员面向党旗宣誓,宣誓结束后,将地面恢复。“手绘”“无痕”党旗成为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景。

  岁月有痕

  历史会记住他们的名字:王瑞,又名王瑞卿,抗大毕业后在后沟村建立地下联络点,后到中共山东分局城工部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

  王平,1939年6月入伍,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讯员、发行员、政治指导员、党总支书记等职,1984年离休。

  张怀玲,1923年出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8年10月牺牲,时年25岁,历城县独立营副班长;张怀生,1926年4月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在商家庄被敌杀害,历城县八区区中队班长;王洪昌,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中牺牲,历城县独立营战士。

  而今,后沟村成了有名的文化旅游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是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人,他们在走进这方山水的同时,也融进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