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时报
2025-10-09 09:03:10
10月8日迎来寒露节气,济南市进入“三秋”生产关键时期。连续大范围降雨天气却为秋收秋种带来严峻挑战。
全市秋粮作物自南向北陆续收获,针对近期连续降雨天气,济南市立足抗灾抓好“三秋”生产,落实应对技术指导,保障秋收秋种工作顺利进行。
连日阴雨打乱了泉城的秋收节奏,田间过湿的土壤让轮式机械难以施展。对此,济南市提出分类抢收减损策略,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收获方式。
对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且具备机械进地条件的地块,及时组织抢收;对土壤墒情过高、轮式机械难以进地作业的地块,调度履带式收获机械进田作业。
对于严重积水渍涝且不具备履带式收获机械条件的地块,以及出现玉米倒伏的地块,抢时疏通沟渠,开挖沥水沟,抓紧人工抢收。
适期晚收同样重要。对离成熟尚有一段时间的地块,不宜抢早收获,以免严重影响产量、增加霉变风险和烘干成本。
农技专家指出,对已经收获的粮食,有烘干条件的烘干后入库;不具备烘干条件的,广辟场地,做好通风晾晒和天晴抢晒,防止发热霉变,保障粮食品质。
适墒播种成为秋种工作的核心原则。小麦播种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坚持遵循“播期服从墒情”的理念。
农业专家强调“宁可晚播,也要适墒”的技术路线,确保在适宜的土壤湿度下完成播种作业。
种子处理是预防病害的关键环节。农技部门指导农户务必做好药剂拌种,坚决杜绝“白籽下地”,重点预防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
在预计今年小麦整体晚播的情况下,提出科学应对技术措施。底墒充足适当浅播,要求播种深度3~4厘米,防止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偏晚、苗小苗弱;晚播小麦增加播量,10月20日适播期后,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0.5公斤播量,上限控制在20公斤/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