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10-09 15:44:35
人物速写:在市中区,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派驻在各街道,常常处理着最棘手的矛盾;他们身穿红马甲,精通“说话”的艺术,总能用丰富的经验化解各类矛盾;他们骑着电瓶车,靠走访入户、真诚沟通解决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他们是社工,是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力量。
55岁的彭军是市中区颇有名气的一名社工。她有两大“本领”,一是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搭眼儿就能发现问题;再就是有一张伶俐的嘴巴,深谙“说话”的艺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她那张带有酒窝的笑脸。
“群众工作不光要靠耳朵听,更要靠一双眼、一双腿、一个头脑、一张嘴深挖需求、用心解决。”说起社工工作,彭军颇有心得,她说:“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靠着一颗真诚的心,彭军和她所带领的“心家园”公益服务组织,多年来为辖区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了很多贴心服务,把基层社会服务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童年的偶像
“我最崇拜的人,是童年时期的居委会大妈。”说起儿时的“偶像”,彭军的思绪也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小时候住在杆石桥徐家花园,谁家有困难,谁家有矛盾,甭管大事小情,居委会的米奶奶都会管一管。”彭军说,米奶奶因为帮助过很多人,在群众中极具威望。那个时候,她和小伙伴们经常在米奶奶的指挥下,给老人念报纸,帮邻居提水,打小就有奉献的意识。
也正是这段童年回忆,影响了彭军的职业选择。42岁那年,下岗后的她选择成为一名社工,立志要成为米奶奶那样的人。
“当时国家鼓励民间成立社会组织,以解决基层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心家园就这样成立了。”2013年,彭军开始为弱势群体和社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从那时候,她也意识到,社会服务归根结底是要与人沟通,经验与专业缺一不可,于是她开始自学心理学。
“心理学从国外引入,但中国有中国的现实情况,也应有中国式的心理学。”彭军土生土长,人熟、地熟、情况熟。同时,她极具亲和力的沟通方式,往往一下子就能快速拉近关系。多年来,她也总结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最关键的,是怀有一颗真诚沟通的心,一双始终往基层看的眼。”
中年的追寻
始终往基层看,才能发现问题。一件红马甲、一辆电瓶车就是社工的“标配”,他们靠深入社区、乡村、学校,敏锐地发现那些亟需帮助的人。
目睹了彭军与受助人沟通的场景后,记者发现她总能迅速营造出一种阳光积极、能量满满的“氛围感”,也非常善于在聊天中给予对方充足的“情绪价值”。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真诚的态度,使得彭军在面对不同群体时,都能很快找到症结所在。性格自闭的青少年、孤独郁结的老人家、性格偏激的上访人员……他们都能在彭军真诚耐心的引导下敞开心扉。
“老百姓就要用直白的家常话来沟通。”在彭军看来,心理学不应该是冰冷生硬地机械化套用、用理论说教,而是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与对方共同面对,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社工有自己的专业敏感度,往往一眼就能初步判断问题所在;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少年,通过观察他的兴趣爱好,给予关注和鼓励,能让孩子愿意张口说话;很多孤单的老人,在走进他们内心后你会发现,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回馈,而是找到被需要的价值感。”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彭军和团队人员为不同的人群定制化开展了多样的活动。他们为性格孤僻的儿童策划了义卖活动,鼓励他们勇敢与人交流;为自闭症儿童筹办画展,发现他们艺术创作的闪光点;为孤单的老人们开展非遗文化市集,鼓励他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群活动中来……
薪火的传承
彭军的服务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事项。“一名辍学在家的厌学少年,我们对她进行了连续半年的上门探访、心理疏导和亲情关怀,通过长期的关注和陪同成长,让她最终返回校园并参加了中考。”问她为什么这么执着,彭军说:“改变一个孩子,就能改变一个人生,谁能忍心放任不管?”
面对一个被老师和同学公认为“问题少年”的孩子,得知他语文考了45分,彭军耐心地给予鼓励:“你很聪明,要是稍微努努力,就能考60分!”果然,不久后孩子考了69分。彭军请他在学校门口吃了一顿饭,奖励他的进步。如今,这个少年已经变得越来越好。另外,彭军和团队奔走努力,为一家康复学校里的300多名自闭症儿童制定了个人成长计划:为每个孩子在18岁之前申请到低保,保障他们成年后的基本生活所需。
如今,“心家园”已经成为市中区一个响亮的社工品牌。每个街道都有专门的“心家园”工作室,且配备了专职社工。越来越多具备专业力量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回忆起十几年前的职业选择,彭军说:“像重新活了一回。”相比刚下岗时的迷茫,现在的她极具成就感。“每当给别人实实在在解决了问题,心里会感到特别满足。”如今年过半百的彭军,头上也多了不少白发。工作之余,她常常想起米奶奶,对照着、反思着:自己为群众的服务有没有做好?还与米奶奶有多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