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畅行每一刻 安全伴全程——济南交警通过信号配时优化、交通组织改造、施工管理保障改善出行体验

舜网-济南日报

2025-10-17 08:24:46

  “以前早高峰走经十路,从舜耕路到奥体中心需要40多分钟。现在30多分钟就能到,红灯等得少了,一路顺畅多了!”通勤族王女士的感受,道出了全市城乡道路交通治理提升行动的实效。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在市公安局党委领导下,以“项目提升年”为抓手,践行“时间、空间优化双轮驱动”治理理念,深耕“治堵治乱促畅保安”实战领域,坚持秩序、效率、安全并重原则,通过信号精准调控、组织精细优化、绿波深化建设等举措,围绕“综合缓堵、绿波深化、施工保障、场景预案”四个方面,实施交通精细治理。今年9月份以来,主城区拥堵指数同比下降6.21%,市民出行体验持续改善。

  信号调优+组织优化:用“微措施”破解出行“痛点”

  “路口绿灯刚亮,前面车还没动就变红灯了——以前走泺源大街常遇到这种情况,现在再也没有了。”出租车司机李师傅的话,背后是济南交警对交通“痛点”的精准破解。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以“科学缓堵、智能调优”为理念,坚持“投入最小化、施工简单化、工期最短化、效果最大化”的原则,通过动态调优信号、智能升级系统、改造交通组织,用“微措施”换来“大成效”。

  ☉信号配时:跟着流量“动态变”

  “节假日高速口车流突增、景区周边流量聚集、雨季早高峰延长——这些都得让信号配时优化跟上需求变化。”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交通科技大队副大队长田云强介绍,今年以来,支队优化节假日、汛期等特殊时段信号值班制度,通过大数据平台、视频监控和人工巡查“三管齐下”,实时捕捉拥堵苗头。发现路口车流积压,立即采取“绿信比调整、截流控仓”等策略,今年已累计优化调整2.6万余套配时方案。

  “前几天大雨,我以为上班肯定迟到,没想到走旅游路时,路口绿灯时间好像变长了,一路没怎么堵。”市民张女士说。这正是济南交警“雨天信号预案”的作用——通过实时监测车流量变化,动态延长拥堵路段绿灯时长,减少车辆排队。

  ☉智能调优:AI让信号“更懂路”

  在千佛山片区上班的刘先生发现,最近走舜耕路,“一路绿灯”的次数变多了,“以前过3个路口得等两次红灯。现在基本不用停,节省不少时间。”这得益于济南交警在千佛山、燕山、龙奥片区打造的“AI+感知+互联网”信控智能优化示范区。

  据悉,该示范区以“绿波引擎”为核心,构建“数据感知—智能诊断—策略优化—运行评估”闭环体系,能根据车流变化自动调整信号。截至目前,65处示范路口已累计下发优化策略31.3万余次,平均每个路口日均减少红灯等待时间约37分钟43秒,平峰时段空放时间减少41.54% ,路段通行速度提升6.7%。

  ☉组织改造:“小改动”提升通行力

  “万象城门口以前总堵车,尤其是周末,进停车场的车能排到经十路,现在好像顺畅多了。”市民赵女士常带孩子去万象城,她注意到,路段车道变“窄”了、车道数增加了,还新开辟了提前掉头口。这是济南交警实施的“车道瘦身”“掉头口调整”等微改造措施——通过压缩车道宽度、优化车辆掉头路径,让道路资源利用更高效。

  今年以来,支队聚焦市民出行的难点、痛点,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已优化181处拥堵点位,重点改造万象城片区、泺源大街南门大街路口等26处关键路口。其中,万象城片区拥堵指数下降6.1%,路口通行能力提升7.9%;旅游路-浆水泉路、经十路-舜华南路等6处路口设置的“可变车道”,能根据车流方向自动切换车道功能,通行能力提升15%以上。“以前早高峰往东边去的车多,车道不够用,现在可变车道会‘变’出左转车道,排队短多了。”通勤族陈先生说。

  绿波深化+动态监管:让“一路绿灯”更持久

  “走玉函路从马鞍山路至八里洼路,近3公里的路,就等了1次红灯,太爽了!”市民孙先生最近体验了玉函路的“绿波带”,对“一路绿灯”的畅快感印象深刻。市公安局交管支队通过建设绿波带、动态监管优化,让更多道路实现“少停车、快通行”,同时破解经十路等干线道路的拥堵难题。

  ☉可视化巡检:绿波效果“看得见”

  “绿波带不是建完就完事了,车流量变了、路口施工了,效果都会受影响。”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交通科技大队信号研究室主任杨海波介绍,为确保绿波带持续有效,支队打造了可视化巡检平台——通过地图实时显示绿波带运行轨迹、视频监控画面、协调时距图,能及时发现“停车点位不符”“绿波带宽不足”等问题。

  “比如之前刘长山路的绿波带,有段时间市民反映‘绿灯跟不上’,我们研判分析发现,随着周边住宅区入住率提升,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且腊山东路路口东西方向开启单独左转信号灯,我们调整了配时,当天就恢复了效果。”杨海波告诉记者,可视化巡检让绿波优化更精准,今年已对188条已建成绿波带进行深度优化。

  ☉动态绿波:跟着车流“灵活调”

  “张庄路以前早晚高峰差别大,早高峰往市区走的车多,晚高峰往西边走的车多,绿波带要是固定不变,效果就差了。”杨海波介绍,支队在二环北路、张庄路等22条主干道推广“动态感应绿波控制”——通过感应设备实时监测车流方向,自动调整绿波带绿灯时间与绿波带宽。

  “现在早高峰张庄路的绿波带‘偏向’市区方向,晚高峰则‘偏向’西客站方向,停车次数平均减少6%。”杨海波表示,今年以来市区累计建成绿波带240条,覆盖主次干道近千公里,越来越多市民感受到“一路绿灯”的便利。

  ☉干线调控:破解经十路“堵局”

  作为济南交通“主动脉”,经十路日均车流达10万辆,早晚高峰的拥堵曾让不少市民头疼。“以前早高峰从舜耕路至燕山立交,短短4公里得走30多分钟,现在25分钟左右就能通过。”通勤族周女士说。这得益于济南交警针对经十路推出的“精准截流+梯次调控”策略。

  当经十路西向东车流溢出时,系统会自动触发“西向东截流、东向西放行”,避免路口“插盘”拥堵;由东向西方向,对凤山路至洪山路实施“分段截流、梯次放行”,均衡车流分布。优化后,经十路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平均降低8.95%,通行速度提升9.96%。“相当于把经十路的‘动脉堵塞’打通了,车流跑得更顺畅。”

  施工保障+“三同时”:项目建设与出行畅通两不误

  田云强介绍,今年以来,雨污分流、漏损治理、再生水、外热入济、轨道交通等多项工程全面展开,占用大量道路资源进行施工,致使流量重新分配,原运行的路口信号配时方案与实际流量变化不相适应,需实施系统优化调整。“花园路施工时,我以为会堵得厉害,没想到走起来还行,路口绿灯好像比以前长了。”市民吴先生家住花园路附近,他不知道,这背后是济南交警针对城市工程建设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开展的“施工信号保畅”行动。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围绕全市工程建设,通过信号调流、现场管理、提前介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出行的影响。

  ☉信号调流:施工路段“不添堵”

  “工业南路施工期间,我们通过交通大脑分析,发现周边工业南路、世纪大道车流增加,立即调整了这些路段的信号配时,让车流更快疏散。”民警介绍,针对占道施工项目,支队采取“路段均衡调控、关键节点提效、绕行流线绿波”等策略,已优化工业南路、南辛庄西路等265套配时方案,优化后施工路段高峰拥堵指数平均降低7%,排队长度明显缩短。

  “以前施工路段总堵车,现在虽然路窄了,但红灯等得少了,整体影响不大。”经常走南辛庄西路的市民郑先生说。

  ☉现场管理:施工秩序“严监管”

  “英雄山路施工时,有次我看到交警在现场指挥,还提醒施工单位把围挡往里面收了收,路宽了一点儿,车好走多了。”市民王先生说。济南交警围绕英雄山路、二环南路等263处占道施工重点项目,制定专项交通组织方案,并通过“视频巡检+人工巡查”,累计巡查施工现场2300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15处。

  “我们要求施工单位规范设置围挡、提前提示绕行路线,还会根据车流变化调整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交通科技大队规划研究室主任商振华表示,通过严管施工秩序,减少了“施工乱”带来的“交通堵”。

  ☉“三同时”:新修道路“更安全”

  “奥体西路北延通车后,我发现路口信号灯、标志标线都很全,走起来很放心。”市民高先生说。这得益于济南交警严格执行的道路新改建“三同时”制度——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新道路不仅要“通”,更要“安全”,“三同时”能从源头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今年以来,济南交警围绕春博路北延、济微路改扩建等174个项目,提前与建设、设计单位对接,提出优化意见1500余条;完成运通大街、管鲍大街等51条道路交安设施移交。

  特殊场景预案:应对突发保畅通

  “十一去趵突泉,以前门口得堵半小时,今年走黑虎泉西路,一路顺畅,还找到了停车位。”市民韩女士今年十一假期的出行体验,离不开济南交警的“节假日信号预案”。针对节假日、开学季、大型活动等特殊场景,济南交警提前制定预案,动态调整信号,确保交通平稳。

  ☉节假日:未堵先疏早准备

  “五一、十一前,我们会分析往年车流数据,预判进出城、景区、商圈周边的拥堵点,提前调整信号。”田云强介绍,以十一假期为例,支队对全市508处关键路口预设“节假日模式”,延长景区周边路口绿灯时长,优化进出城通道信号。

  ☉校园周边:护学出行更安心

  “开学后,孩子学校门口的红绿灯好像变了,早上送孩子时,绿灯时间长了,不用堵在路口了。”家长李女士说。济南交警根据学校开学、中高考等时间节点,提前分析校园周边车流变化,调整信号配时731套,还在部分学校周边设置“护学绿波带”,让送学车辆快速通过。

  ☉大型活动:快速疏散保有序

  “奥体中心开演唱会,以前散场得堵1小时。这次走经十路,20分钟就上了高速。”市民赵先生说。针对中超联赛、演唱会等大型活动,济南交警提前制定信号预案,采取“关键节点调控、启用潮汐车道、绿波深度优化”等措施,加快车辆疏散,拥堵结束时间平均提前20分钟。

  下一步,济南交警将持续以市民出行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信号配时与交通组织系统优化工作——聚焦恶劣天气、降温寒潮信号运行,持续优化夜间行车信号配时,让“平安畅行”覆盖全天场景;加速推进10个拥堵片区、30个重点路口交通组织优化改造,通过“一片区一方案”“一路口一策略”,精准破解居民“家门口的拥堵”;同时深化施工交通精细管理,落实道路新改建“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交通畅则城市兴,出行通则民心顺。从“动态调优信号”到“深化绿波建设”,从“单点交通优化”到“片区整体提升”,从“施工管理保畅”到“特殊场景预案”,济南交警的每一项举措,都紧扣市民“少等一分钟、少堵一段路”的期盼。未来,随着治理措施持续落地,济南的城乡交通将更智能、更顺畅、更安全,让每一位市民在出行路上都能感受到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效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交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