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济南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发展前五的文明密码

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10-19 08:19:19

  济南人最近的朋友圈,可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式发布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覆盖了国内36个主要城市,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维度给城市打分。让人惊喜的是,济南以80.3分力压群雄,冲进了全国前五,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和杭州,成功跻身城市综合发展顶级阵营,超过了一众传统强市,惊艳了众人。

济南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发展前五的文明密码

  这份衔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国内最新城市工作政策要求的“国家队”权威报告,含金量备受认可,用硬核数据给济南的城市发展盖了章,也为济南市建设城市文明、增进人民福祉写下了亮眼注脚。

  如今的济南,正以泉水为脉、文化为魂、人民为中心,绘就“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闻得见满城书香”的文明新图景,让“城”与“人”的双向奔赴,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生动典范。

  破局

  从“指标达标”到“精神铸魂”

  文明建设的理念之变

  回溯济南文明建设的历程,曾经历过以“指标为导向”的创建阶段。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城市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济南逐渐意识到,“文明城市”不该是一张静态的证书,而应是融入城市血脉的动态精神。

  这种理念的转变,体现在城市治理的细微之处。济南将文明创建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了文明进步提升城市治理、城市治理带动文明进步的发展路径。

  在济南,城市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市民需求展开,致力于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从城市发展中收获满满的幸福。一片片老旧小区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健全;一个个农贸市场干净整洁、管理规范;一个个口袋公园与“推窗见绿”的幸福图景成为日常……20多年来,济南注重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便民化”,坚持创建“为民惠民不扰民”,善用服务的思维、供给的办法、纾困的举措解决城市发展和文明创建中的难题。比如推广非机动车、行人违章“5选1”处罚模式,让群众在自主选择中主动配合、自我教育;创新发布“西瓜地图”“便民生活地图”,为流动摊贩“筑巢安家”。这些举措,更好地体现了城市对人的关心和尊重,有效推动人从管理约束到行动自觉。近3年的问卷调查中,市民对文明创建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1%以上。

济南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发展前五的文明密码

  济南市还注重市民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策划开展“我的城市我的家 文明泉城我先行”等一大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吸收“点子大王”等热心市民意见建议10万余条,组织185万泉城志愿者深入为老为小、宣传引导的服务现场,在善听“民声”中探索城市向上向善的“最优解”。比如在整治交通陋习方面,有8000多名文明交通志愿者,连续13年、在200余个高峰期交通路口开展劝阻疏导,“路口文明”成为全国推广的创建品牌。

  在理念引领下,济南开始将“精神铸魂”作为文明建设的核心。

  扎根

  从“面子靓丽”到“里子厚实”

  文明城市的实践深耕

  走在济南的老城区,芙蓉街、曲水亭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变化,是城市文明从“面子”向“里子”深耕的生动缩影。曾经,这里因游客增多出现垃圾乱堆、商户占道经营等问题。如今,街区成立了“商户自治联盟”,商户们自发制定《文明经营公约》,不仅主动维护门前卫生,还推出“泉水大碗茶”免费供应、“老街导览”志愿服务等特色项目,让老街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充满文明温度。

  济南的文明实践深耕,始终紧扣“民生需求”这一核心。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就是建设城市文明的“责任清单”。济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群众的“点赞量”检验工作的“含金量”,全力打造品质更优、气质更佳的“泉式幸福”。

  这种深耕还延伸到城市的“毛细血管”。济南推动文明创建触角由新区向老区、大街向小巷延伸,连续10年,每年推出创城百件实事,持之以恒办好智慧便民、交通改善、城市更新等民生项目,有效破解办证难、托幼难、停车难等“关键小事”,真正做到把最好的地方、最便利的服务、最优良的资源留给群众。

济南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发展前五的文明密码

  同时,济南抓住关键,全力建设生态基底稳固的“千泉之城”,重点泉群持续喷涌22年;1202个城市公园与星罗棋布的共享绿地、共建花园场景融合,“千园之城”魅力尽显;60家泉城书房等近千处新型阅读空间,年均服务读者833万人次。在泉源上奋、一城山色、满城书香的沁润下,广大市民成为“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更多家庭成为“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让泉城成为“近悦远来”的精神家园。

  跃升

  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

  创建理念和实践的重大飞跃

  如果说“创建文明城市”是济南文明建设的“上半场”,那么“建设城市文明”就是济南开启的“下半场”。在济南看来,“文明城市”是阶段性的成果,而“城市文明”是永恒的追求——它不仅包括整洁的环境、有序的秩序,更涵盖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放的城市品格、温暖的社会氛围,是城市软实力的综合体现。

  济南的“城市文明”建设,首先体现在文化自信的彰显。文化是塑造城市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和4600多年文明史,龙山文化、齐鲁文化、红色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悠久绵长的历史文脉,塑造了泉城厚重的文明底蕴。近年来,济南重点推进城市IP打造,围绕建设“世界泉水之都、文化旅游名城”目标,深挖泉水文化、串联各类资源,塑造“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品牌,将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相融、与百姓民心相通、与社会治理相连,让城市“软实力”与居民“精气神”相融共进,千年古城焕发时代光彩、时尚魅力,连续入围全国各类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位,成为群众欢迎的“活力之城”“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济南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发展前五的文明密码

  4600多年的文明史,2600多年的建城史,加之丰富文化元素的加持,近年来济南市以建设“书香济南”为目标,打造人人想读书、处处有书读的“爱阅之都”,2023年5月《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济南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最爱看书城市榜”首位。

  济南持续举办“济南国际泉水节”,将泉水巡游、泉水宴、泉水诗词大会等活动融入市民生活,让“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城市特色转化为文明符号;依托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文化地标,打造“行走的文明”,每年吸引超500万游客参与“文明旅游”实践;在红色文化传承上,济南盘活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等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红色研学”等活动,让红色基因成为城市文明的精神底色;济南全面发力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北京大学共建全国首个城市软实力研究院,积极推进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活化利用“二安”文化、重塑“曲山艺海”文艺高峰,塑造出一批城市特质彰显、内涵价值丰富、识别度高的知名文化品牌,在赓续“泉城文脉”中赓续中华文化根脉。

  未来

  加速奔跑在“强新优富美高”

  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道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切实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加快塑造“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闻得见满城书香”的城市文明新生态,用“城”与“人”的双向奔赴,书写独具济南特色的文明答卷。

  2017年,济南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此后的2018年至2021年,济南连续四年位列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济南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创建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这份殊荣不仅仅是荣誉的叠加,更见证着济南以坚韧步伐走出一条城市文明提升之路,实现了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的精彩嬗变。

  无论是向善、包容、温润的城市品格,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济南好人、泉城力量,都始终牵引着济南向上、向善、向美的追求。持续进阶的城市文明,成为济南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济南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发展前五的文明密码

  近年来,济南将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软实力提升结合起来、协同推进,外修城市颜值,内塑精神内核,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高地”。

  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获评2023年度活力城市、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站在文明创建再出发的新起点,济南正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加快迈进。

  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济南的跃升之路,是一座千年古城对文明本质的深刻探索。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济南这座城市正全力推进经济发展,重塑着千年古城的现代形象,“全国第五”的排名,既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济南未来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新征程。

  今天的济南,城乡面貌蝶变新生、市民精神脱胎换骨、城市能级拔节跃升,一座走在前、勇担当的城市正加速奔跑在强省会建设的道路上。(来源:观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