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10-21 06:41:50

近日,一向低调的济南因为一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榜单而被广泛关注——在我国发布的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中,济南以80.3分位列全国第五,超越了天津、广州等传统一线城市。具体来看,北京、深圳、上海居前三,杭州、济南、天津、广州、南京、成都、武汉跻身前十。
排名一经发布,让素来低调的济南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毕竟,若仅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等传统指标来看,济南与天津、广州等城市仍有差距。
这份榜单到底什么来头?权威性如何?发布的背景是什么?这背后又藏着哪些城市发展的新动向?对于济南而言,此次上榜全国前五的底气从何而来?通过细读《报告》,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排名背后:城市竞争的新逻辑
近年来,关于城市发展的各种排名榜单层出不穷。而关于城市发展综合实力的排名,多是以GDP等经济指标为标杆。因此,当济南位居全国第五的排名一经公布,也让大家对这个排名有了一些疑问。
首先,从发布方来看,《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我国首份关于衡量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报告文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开展基础性、通用性、综合性标准化科研和服务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
《报告》的数据来源也是各个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统计部门公开数据和相应出版物,包括《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地方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城市各相关部门公开发布的专项公报。
从具体内容来看,《报告》首次面向城市层面构建了衔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国内最新城市工作政策要求的评价体系。通过“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特征测度,选取90个具体指标,通过采用阈值标准化与等权重加权的计算方式,全面衡量城市的发展质量。
而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中的六个特征测度与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建设目标是一致的。
今年7月,时隔十年再次召开的事关城市发展顶层设计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我国城市发展阶段作出了重要判断,提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同时明确,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则明确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这些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城市之间的竞争正告别“唯GDP论”,转向创新生态、城市治理、人居环境、文化软实力等多元化、精细化方向。
可以说,《报告》的意义不仅在于排名本身,更在于它揭示并引导着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与竞争新逻辑。

解析济南第五:多维度均衡发展
在“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维度之下,济南是如何从36个样本城市中脱颖而出,跻身第五的?
创新城市方面,济南以76.99的得分跻身前十。济南能够跻身前十,主要源于在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形成更多发明专利方面表现突出。目前,济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规模突破6000亿元。2024年,济南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3.37件、增长20.5%。通过技术创新助力产业竞争,济南展现强劲动能。
宜居城市方面,济南以84.28分上榜全国第二,仅次于得分84.39的北京。这也是帮助济南“上分”的一项指标。《报告》对济南“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公租房供给,夯实民生保障”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24年,济南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9个,开工建设安置房10.34万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4万套(间)。今年,济南还出台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首批推出433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韧性城市方面,济南以76.01分位列全国第六名。2020年10月,济南入选了住建部首批新城建试点城市。目前,济南建成全省首个城市级CIM平台,实现1654平方公里的全域实景三维建模,让城市在应对极端天气、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时更具预判力和响应力。
文明城市方面,济南以83.98分位列全国第八名。自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济南持续走在前列。今年,济南继续保持该称号,平阴县更实现县级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大火中徒手爬窗救下被困女童、交警护航危重婴儿救护车、极端暴雪天气市民自发互助……对于市民而言,文明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智慧城市方面,济南以79.86分位列全国第九位。近年来,聚焦数字政府建设需求,依托“爱山东·泉城办”,济南推动上千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掌上办”“指尖办”。同时创新智慧城市应用,搭建了“泉城通办”政务服务大模型,接入了住建、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等9个部门19个“智能体”场景。“办事越来越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感受。
济南能够冲至综合排名第五位,正是凭借其在各维度均衡发展的优势。

新逻辑下,济南的新方向
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还提出,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新排名引发的讨论,正是新评价体系与旧有思维定式之间的碰撞。无论如何,在新的发展“指挥棒”下,新一轮城市竞赛已经拉开序幕。
对于济南而言,“第五”的起跑线是肯定更是鞭策。比如《报告》指出的,在创新城市方面,济南仍需加快推动各类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有效衔接;在韧性城市方面,济南需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抗风险能力。
一直以来,济南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济南今年将原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升级为“13条标志性产业链、34条重点产业链”,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软件、现代医药、新能源装备等关键领域。
针对韧性短板,济南正加快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市政设施智慧化运维水平、进一步推动新城建产业培育等,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韧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济南正加速推动“泉城通办”大模型的应用深化,计划年内接入更多政务场景,提升市民办事效率与体验。
济南此次跻身全国前五,不仅反映出城市评价体系从“重规模”向“重质量”的深刻转变,也彰显了这座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扎实积累。
对济南而言,这更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未来,济南需在巩固宜居、文明等优势的同时,持续补强创新与韧性短板,真正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均衡协调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之路。(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