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10-30 07:44:09


盒马鲜生加工厂解决村民就业。

当地企业与村里联动发展乡村游。

特色美陈点亮乡村环境。
●拍摄时间:10月28日
●拍摄地点:绣惠街道桃花山新村
●拍摄内容:多元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盒马工厂“落子” 家门口的“致富岗”
桃花山新村的前身是两个各自发展的自然村,2022年合并,因坐落于桃花山附近而得名。“合并前,两个村都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村,村民收入不稳定,年轻人都往外跑。”桃花山新村党组织书记张恒起坦言,作为原施家崖村党支部书记,他接过新村党组织书记的担子后,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这份牵挂,在2024年有了落地的契机。走进村里的盒马鲜生加工厂,消毒间、分拣区、包装区划分清晰,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蔬菜的清香。52岁的村民李大姐正专注地摘除娃娃菜的外层老叶,她的手指灵活而熟练,身旁的塑料筐很快就堆满了码放整齐的鲜菜。“以前在家只能种庄稼,现在在这儿上班,早上送完孙子过来,下午4点就能回家做饭,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李大姐抬起头,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这样的“上班族”在加工厂有50余人,几乎都是村里的妇女劳动力。张恒起带着记者参观时介绍:“2024年偶然机会和盒马鲜生接上了头,他们正需要本地化生鲜供应基地,我们有劳动力和本地农产品资源,一拍即合就建了这个高标准加工厂。”他指着分拣线上的蔬菜说,这些都是给盒马鲜生供应的应季蔬菜,从章丘本地有机农场直供,品种有30多种,都是章丘地标或季节性农产品。
“这个活好上手,培训半天就能上岗,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排班,既能挣钱又不耽误照顾家庭。”张恒起补充道,为了保证品质,所有蔬菜都要经过重重检测,农场端的农残药残检测只是第一关,到了村里的加工厂还要进行抽检快检,对生姜、地瓜、韭菜这些特殊农产品,还会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做更多检测。正是这种严谨,让他们赢得盒马鲜生的信任,“有一次外地加工厂一批娃娃菜包装不符合规范,盒马直接交给我们返工,这就是对我们加工质量的认可。”
如今,这个加工厂每月销售额超百万元,还获评“山东省农业标准化试点单位”,成为村里实打实的支柱产业。
特色产业集群 锦鲤游出好“钱景”
盒马加工厂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桃花山新村多年培育特色农业的必然结果。在张恒起看来,乡村振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必须多点发力、多元发展。沿着村里的柏油路前行,三家锦鲤养殖企业依次排开,数十个养殖池波光粼粼,红白、黑金等各色锦鲤在水中随意游动,引得路过的村民不时驻足。“这可是我们村的‘水下银行’。”张恒起介绍,村里引进弘业等三家锦鲤企业,总占地370余亩,年销售额能达到3500万元以上,在济南锦鲤市场的份额占到60%。除了给村集体缴纳土地租金,企业每年还会给村集体分红,同时解决2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锦鲤养殖之外,藕虾套养项目发展得同样有声有色。每到夏季,村里的荷塘就成了“聚宝盆”,荷叶间藏着肥美的龙虾和鲜鱼。
“我们已经连续举办4届‘藕鱼龙虾季’,累计吸引游客10万人(次),营收150万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张恒起说,每到活动期间,荷塘边挤满钓龙虾、摘莲蓬的游客,村里的小卖部、小吃摊生意也跟着火爆起来。
在村子的边缘,150亩林下经济基地别有洞天。走进树林,地面上整齐摆放着金蝉养殖架,不远处的空地上,一群走地鸡正悠闲地啄食。“林下种金蝉、养走地鸡,不浪费土地资源,还能产出绿色农产品,很受市场欢迎。”张恒起介绍,金蝉和走地鸡都是按订单销售,根本不愁卖。
锦鲤养殖、藕虾套养、林下经济、盒马鲜生供应加工,这四大产业的“混搭”,撑起桃花山新村的产业骨架。张恒起说,产业发展起来后,村里不仅修柏油路、装路灯,还建文化广场,村民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更让他欣喜的是,特色产业积累的人气和资源,正加速转化为文旅发展新优势,为村庄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文旅融合破局 与当地企业一同“跨界”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桃花山新村迎来前所未有的热闹。“齐鲁锦鲤村”龙虾节火热开幕,观锦鲤、品龙虾、儿童乐园、钓鱼钓龙虾、灯光音乐会等体验项目轮番上演,吸引大批济南市民前来打卡。“白天去明水古城穿越,傍晚来桃花山喂锦鲤、品鲜虾,这个假期过得太惬意了!”来自济南市区的游客刘女士带着孩子在锦鲤池边喂食,脸上满是笑意。
这份热闹的背后,是桃花山新村与运营公司的跨界合作。“2025年我们开始洽谈对接,就是想依托村里的锦鲤、龙虾、蔬果等优势产业,打造文旅产业运营项目。”济南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桃花山项目负责人苗毓露告诉记者,刚来时他就发现村里基础设施条件不错,“我们主要是做软件提升和美陈改造,关键是让特色产业和旅游深度融合。”
记者在村里看到,虽已是深秋,村口的花海依旧灿烂,各色花卉随风摇曳;色彩鲜艳的儿童娱乐设施旁,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荷塘里,鱼儿依旧欢畅游动,不时有游客投食互动。“我们就是要让游客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苗毓露说,项目试运营期间就收获不错的口碑,接下来还会不断丰富业态,让乡村旅游更有吸引力。
桃花山新村转型之路,还得到周边企业的助力。在紧邻村庄的产业园内,山东沃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龙山瓷文化创意园区格外显眼。这家如今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企业,前身是经营矿产的传统工业企业。“2017年我们成功烧制龙山玉瓷,填补章丘无瓷的空白。”公司副总经理刘姗汝介绍,如今,园区研学体验中心、非遗创客工场、文创市集、萌宠乐园等十几种旅游业态一应俱全。“我们和桃花山新村是资源互补的关系。”刘姗汝说,园区的陶瓷文化体验与桃花山新村的乡村田园乐趣相结合,正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在党建引领下,桃花山新村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绣惠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王永振告诉记者,接下来,桃花山新村将以“明山绣水”片区建设为契机,以农文旅融合、三产融合为路径,以“藕虾套养+锦鲤养殖”为核心IP,结合萌宠、露营、陶瓷文创、果蔬采摘等体验类项目,围绕“荷香鱼趣·乐活桃花山”主题,着力打造济南近郊沉浸式田园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