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校地聚力 青春助戎——长清区以区校协同赋能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舜网-济南日报

2025-11-10 07:34:35

校地聚力 青春助戎——长清区以区校协同赋能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柳欣悦在石麟山革命烈士陵园讲述红色故事。

  清晨的阳光穿透石麟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古柏,洒在镌刻着1620位烈士姓名的纪念碑上。山东交通学院法学院学生柳欣悦身着“志愿服”,生动讲述着庄东晓舍家革命、史得金坚贞不屈的红色故事。这温情而坚定的一幕,是长清区深化区校协同、融合资源共享,以青春之力量助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校地联动 让英烈精神代代传

  红色传承不仅需要生动宣讲,更需要扎根一线的实践行动。长清区依托辖区高校资源优势,以高校青年为桥梁,引导退役大学生士兵投身国防教育、征兵宣传和学生军训,让青春力量循环赋能。

  2025年暑期,山东交通学院“法润兵心”实践团开展了为期6天的专项志愿服务。学子们走上街头分发法治宣传手册、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值守答疑,将优抚褒扬、权益保障等退役军人相关法律法规送到群众手中,以专业素养激发退役军人法治活力。

  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上,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教官示范团以“伟岸挺立的军姿、严明整肃的军纪、文明威武的军魂”圆满完成礼兵任务,用行动致敬英烈。山东交通学院学生董文婧参与拍摄的“三杰路上话忠魂”入围济南市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决赛,山东管理学院退役大学生士兵鹿洪鑫以参加阅兵亲身经历开展校园宣讲,把铁血军魂注入青年的爱国情怀。

  这些活动的举办为大学生搭建了知行合一的实践舞台,更为退役军人工作凝聚了年轻的专业人才力量,既而推动退役军人思政教育从“被动聆听”转向“主动融入”。

  精准服务 破解急难愁盼事

  面对大学生参军入伍人数逐年攀升的趋势,长清区打破传统壁垒,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进校园,构建起“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在创业扶持领域,通过建强服务阵地、优化联络机制,为退役军人创业保驾护航。齐鲁工业大学退役士兵毕业生扈忠臣创办的向未来(山东)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济南市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长清分中心”后,获得了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资金扶持、场地协调、资源对接等全方位支持,其青少年体适能培训项目还成为了园博园社区特色品牌,公司先后斩获全国及省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多项大奖。无独有偶,退役军人李入创办的山东开拓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在部门助力下获得了6000余平方米高标准厂房参资入股的支持,成功破解了发展瓶颈。

  从校园服务到创业护航,长清区以需求为导向,用专业帮扶精准破解退役军人转型发展中的痛点难点,让区校协同的服务效能真正落地见效,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校企协同 铺就转型快车道

  聚焦退役军人职业转型需求,长清区推出了“订单+定向+定岗”的培训模式,助力退役军人从“战场”平稳迈向“职场”。作为济南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承训机构,山东交通学院高度重视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工作。学校成立了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专项领导小组,配套制定了实施办法,靶向开设了消防设施操作员、电子商务、教育教学能力3个专业,累计为1443名退役军人提供了精准培训服务。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集中授课+实训实操”并重的方式,学校将课堂延伸至实训室与企业生产一线,实操考核合格率达100%。学校设置了专属宿舍与就餐窗口,配备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还引入优秀退役老兵担任政治辅导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说同乐同生活,学员们纾解了思想困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等110余家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中,构建起“培训—考核—实习—就业”闭环体系,实现了人才需求与岗位供给的高效匹配,退役军人入职后凭借过硬技能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如今,通过扩容创业导师库、升级培训基地、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长清区实现了高校资源与退役军人需求的精准对接,青春智慧与军人本色的深度交融,区校协同的纽带愈发坚实。展望未来,这片浸润着红色精神的土地,必将续写更多区校同心、协同发展的精彩故事,为退役军人工作注入不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