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11-12 20:29:27
“我时常会来城市中央公园散步,沿着北大沙河走一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家住长清区的张大爷告诉记者,沿河步道是他日常休闲的“打卡地”,漫步在北大沙河畔,看着山水相依,心里无比的舒适惬意。
江河湖泊是勾勒城市肌理的“动脉”,而家门口的河流如何流淌出幸福感成了管理者的“必修课题”。
北大沙河古称中川水,全长68公里,流域面积584.6平方公里,流经5个街道,于长清区平安街道办事处的老王府村西流入黄河,属雨源型季节性河流,非汛期长清湖水库下游不能形成径流。
与如今的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相比,改造前,北大沙河略显“沧桑”。河道侵占现象严重,岸线不清,自然形成的河道时宽时窄,水流不畅;河道内鱼塘、农田等违章设施较多,岸边枯草、垃圾堆积现象严重;河道多年没有清淤,底泥污染物释放等诸多因素影响河流水质。
面对满是“伤痕”的河道,长清区坚持水岸共治,构建流域生态保护体系。“通过截污治污、河道生态治理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污水溢流进入北大沙河的问题。”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足马力”,建设济南西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济南西区污水处理厂外排水及北大沙河叶庄橡胶坝上游微污染河水进行处理。今年4月项目开始试运行,根据5-7月监测数据来看,国控北大沙河入黄河口断面稳定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尾水湿地成效显著。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北大沙河作为流经长清区的主要河流,通过综合治理,入黄河口断面水质由“十四五”之前的五类、劣Ⅴ类水体逐步改善,连续四年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水质标准。“家门口的那条河如今流水潺潺、河岸葱葱绿绿,每天沿河锻炼身体已经成了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张大爷说。
从“灰色地带”到生态廊道的城市之河还有刘公河。作为济南东部重要的防洪河道,刘公河承载着区域防洪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胶济铁路至工业北路这一段河道,断面狭窄、不规整,行洪功能严重受限,同时,河道环境脏乱,缺乏生态和景观价值。
“以前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水体黑臭不堪。”家住附近的赵宁回忆道。曾经脏乱的刘公河,迫切需要一场全面系统性改造。
2024年9月,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历时180天,刘公河迎来了“蝶变”。改造段全长约460米,水体宽约40米,两侧还规划了约20米的河道防护绿带……
此次改造,景观设计成为刘公河“华丽变身”的灵魂。记者注意到,河道两侧的防护绿带上,植物群落丰富,朴树、银杏、樱花、红枫等多种乔木高低错落,草坪、玉簪等地被植物虽在初冬时节,却也郁郁葱葱。
据济南市生态环境历城分局工作人员介绍,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们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刘公河真正成为一条充满生机的生态之河。
如今,河道两侧长达一千余米的游步道,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沿途8个观景平台,常有市民驻足休憩。值得一提的是,在西侧公园绿地内,还精心打造了一座小型游乐园,为小朋友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户外玩乐天地。
从北大沙河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到刘公河的生态廊道精心打造,曾布满隐患的河道,如今已蜕变为集防洪、生态、休闲、交通于一体的城市绿色生态廊道。既消除了防洪隐患,恢复了河流生态本底,更显著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河湖化作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为“美丽济南”建设写下生机勃勃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