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11-14 07:34:41


  ​先锋档案:“破旧小屋”的蜕变,不仅重塑了一处物理空间,更编织了一张更为紧密的社区党群关系网。如今,这间“暖心驿站”已成为朝阳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延伸,一个集候车休憩、楼长议事、户外劳动者关爱、民情收集、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社区共享客厅”。它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利,更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注脚。

  在天桥区制锦市街道朝阳街社区,许多习惯乘坐85路公交车的居民,如今都爱在站牌旁边一间“漂亮小屋”歇歇脚。瞧,亮堂的门脸,趣味的墙画,还有文艺范十足的木质座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这条街面上的一个亮点。

  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间“漂亮小屋”还是一个破旧不堪、只能靠广告牌“遮丑”的废弃小屋。

  记者与朝阳街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聊天发现,小屋变身的过程,正是一则党群联动、基层共治的生动故事。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热线“哨响”

  破旧小屋待新生

  故事的起因是一条12345工单。

  今年4月22日,家住朝阳街社区的市民李先生拨打热线反映,称自己家门口有间屋顶坍塌的危房,不仅不好看,而且很危险。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这幢房子年久失修,由于产权不明,一直未能启动维修。”当时,接到热线工单后,朝阳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娜下定决心要把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没过几天,她召集居民代表、制锦市街道城市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律师召开了协商民主会,针对居民诉求共同协商制定方案。

  “开完会之后,我们各支部书记立刻通过会议和居民微信群等方式收集民意,结果显示,大家对该房屋消除隐患并重新再利用的呼声很高。”张娜指着墙面上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破旧不堪的房屋里散落着砖石,一棵大树从房顶探出。“经查实,这幢房子早前产权归糖果厂所有,后来厂子倒闭,我们作为属地应该扛起维修责任。”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维修的资金从哪儿来?房子修好了做什么用?在大大小小的一次次会议中,朝阳街社区党委的思路也愈加明晰。

  “我们社区地处市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由于办公场地面积较小,很多活动开展起来比较受限,这个20平方米的房子正好可以作为补充。至于维修资金,我们辖区有不少共建单位,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社区的建设。”说到这里,张娜指向街边,那里崭新的三盏路灯,正是以社区党委来牵头,民意为导向,在共建单位的资金帮扶下新安装的。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民意“点单”

  群众智慧绘蓝图

  主动承担责任,充分尊重民意,善于链接资源。正是有着这样的经验,在修房子这事儿上,朝阳街社区党委依然从民意调研入手,很快就整理出了一份“需求清单”。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有的居民提出,等85路公交车时缺个歇脚的地方,这小房子的位置刚刚好;还有居民反映,以往楼长议事会都是在居民家里开,期待有个更方便的场地;还有社区商家提到,周边外卖员、环卫工较多,能不能给他们设置一个休息、充电的地方……”这间小屋的改造规划蓝图上,凝结了众多居民的智慧。

  经过半年的维修和改造,“需求清单”里的规划,如今都已变成现实。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走在筐市街,一眼就能看到这间亮堂又漂亮的小屋。门脸上,朝阳街社区暖心驿站的大字大气醒目;拐角的墙面上,是大学生志愿者手绘的“朝小阳”,这是社区的吉祥物形象。望着这张由五个花瓣围绕的笑脸,张娜介绍说这代表了社区的党建品牌“五化协同”。“规范化筑根基,网格化通民意,精细化优服务,项目化强共建,多元化同治理。这正是我们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方法。”

  走进小屋,大屏电视可用来为居民播放电影;微波炉、饮水机、充电器免费提供给周边的外卖员、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使用;墙面上,贴着辖区餐饮商户的店面形象展示照片,凸显着朝阳街社区作为“美食打卡地”的属性;一张圆桌可供社区党群召开各类议事会使用……虽然只有小小的20平方米,但小屋里却涵盖了多样的功能。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空间“开花”

  街头多了“暖心角”

  如今,身处驿站,张娜感慨万千。经过这次长达半年的改造,这位年轻的社区带头人对基层治理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一切都要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真真正正地为他们做点实事。”正因为如此,朝阳街社区才能建立起如今这紧密的党群关系,无论大事小情,居民都乐于参与其中,无形中凝聚起强大的合力。

融媒·先锋丨20平方米,装下民生需求——一纸工单,改出“暖心驿站”

  筐市街13号商店店主刘骁是一名党员,驿站改造期间,他全程参与其中。监督施工质量、收集社情民意,如今驿站建好了,他又主动当起了志愿者,成为空间“主理人”之一,为来访群众提供服务。

  当天,驿站的志愿者赵长洪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当天的服务意见清单,上面写着几条来自居民的反馈意见:“希望这里晚上能举办些集体活动;希望周边再多一个快递驿站……”赵长洪说,驿站悄然间也成了一个小小的民意收集站。

  当初拨打12345热线的李先生也常来驿站,他没想到,自己当初的一通电话,会让这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