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历城区东风街道产城深度融合赋能城市活力焕新

舜网-济南日报

2025-11-19 09:12:07

  从党员教育地图上的星火轨迹,到商贸企业纳税亿元的楼宇矩阵;从城市更新项目的能级跃迁,到延时服务窗口透出的温暖灯光……今年以来,历城区东风街道紧扣“产城融合示范区”定位,以党建为“定盘星”,串联起基层治理、项目提升、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的“全链条”,以产城深度融合赋能城市活力焕新。

  思想铸魂,“红色经纬”织密民生“幸福网”

  现场解读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破解人才政策“知晓率低、落地难”问题;邀约优秀人才分享激发奋斗动力……11月9日,东风街道“‘新’心向党·才聚579”人才节在579百工集拉开帷幕。

  “‘新’心向党·才聚579”人才节是东风街道丰富党建形式、促进人才交流的实践之一。打开东风街道绘制的党建教育电子地图,“榜样风姿”“两新风采”“治理风范”3条教学线路在屏幕上熠熠生辉。3条特色主题教学线路如同3条红色动脉,将分散的阵地串联成党员教育的活力网络,以鲜活实践案例打造社区干部破解难题的“灵感库”。

  围绕基层治理重点难点任务,东风街道创新构建“三位一体”人大代表履职平台,集“文体特色工作站+人大代表实践基地+阅读空间基层立法联系点”于一体。同时,依托“五步理事会”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持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路径,打造具有东风特色人大工作新格局。

  为推进政协商量向基层延伸,政协联络室重点打造“一室四站”,即一个街道商量工作室和四个委员商量工作站,全力推进“有事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建设运行,开展了一系列基层商量、亲商沙龙等活动,进一步畅通民情民声民意联系渠道,推动协商议事有效嵌入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跃升,锻造经济腾飞“强引擎”

  273家“四上”企业、109家压舱石企业数量稳居全区首位,今年新增注册企业1339家,其中34家注册资金超千万。更令人瞩目的是金融产业的集聚效应——金融大厦、振邦大厦等载体税收贡献均突破1亿元。

  东风街道瞄准工业短板“补弱项”,通过联合招引,成功落地舒电电力、德乐云通等制造业企业,推动工业指标实现有效提升;立足商贸、服务业既有优势“筑长板”,新招引落地企业35家,为行业规模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共招引项目(企业)42个,落地项目(企业)37个,新增四上企业8家。如今,一批链主与龙头企业争相落户,东风街道“招大引强”成果凸显,牵引产业全面崛起,以厚积薄发之势打开区域发展格局。

  “出来新政策,街道第一时间根据我们企业实际需求把政策‘送上门’。”一家新增规上企业的负责人说,街道服务专班主动收集“企业需求清单”,从注册备案到政策兑现,全程“一对一”帮办,把“企业需求”变成“服务清单”,让企业“轻装上阵”。

  更新蝶变,雕琢产城融合“新地标”

  站在二环东路附近的高楼向东望去,辛甸工业园项目现场拆除设备往来穿梭,与不远处的环联夜市烟火交融,金融大厦的玻璃幕墙与社区的“邻里花园”相映成趣——这是东风街道“产城融合”的生动剪影。

  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再造,更是产业能级的跃迁。辛甸工业园项目征收过程中,东风街道工作专班创新“预签约+法定程序”并行的工作法,由居民代表组成“五人小组”全程参与,仅用18天时间,实现229户居民100%签约,刷新全市国有土地征收纪录,为后续整体规划、高效开发建设腾出空间。

  在城市更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东风街道积极探索打造“东风文化产业隆起带”,打造“声润东风+”特色品牌,通过书香阅读、企业共建等活动,组建起东风文化产业联盟;重点打造的海岱文化中心项目目前已吸引红旗文创中心、润古轩文物保护公司等企业入驻,链接山东大学高校资源,构建起集展览展示、文创研发设计、文化名人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创产业聚集中心。

  环联夜市借力“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金字招牌,今年8月举办“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吸引16支城市代表队参赛,单日客流突破20万人次;二期工程聚焦铁路文化主题,引入非遗、文创业态,预计新增年收入2000万元。

  一系列现代化产业组团集群加快构建,推动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为老城注入新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也为基层发展锚定了方向、指明了坐标。

  “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产城深度融合,以一流营商环境激活发展新动能,以项目提升赋能城市功能蝶变。”东风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永强表示,接下来,东风街道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锚定“城市活力焕新区”“首发经济集聚区”“宜居宜业生态区”三大定位,持续整合资源,以营商环境“打头阵”、项目建设“扛红旗”、民生实事“加速跑”的奋进姿态,全力绘就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活力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