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不仅缺货还得看门店“心情”?东更道鲜花饼兑换券难核销

舜网-济南时报

2025-11-20 08:59:38

不仅缺货还得看门店“心情”?东更道鲜花饼兑换券难核销

  近日,外卖平台向黑钻用户投放了一批东更道“鲜花饼兑换券”,本意是给商家带流量、给用户送福利。谁知这波操作在落地时彻底走了样:从河南、陕西到山东、河北,乃至辽宁,多名消费者拿着券进入东更道门店,不仅领不到鲜花饼,还被强制“缩水”兑换。

  原本简单的促销,因为各地门店执行层面的混乱,直接把中式点心品牌“东更道”推向了舆论风口。

  兑换现场混乱:不仅缺货,还得看门店“心情”?

  这场风波最早在郑州出现。17日,有消费者在瀚海海尚店排队,被告知鲜花饼缺货,只能1:1换成黄油年糕。让人生气的是,兑换券规则里明明写着“缺货可换甜甜圈”,店里甜甜圈也摆得满满当当,店员就是咬死“不在范围内”。

  上述消费者的遭遇引发了郑州多地用户的共鸣,锦艺城店、建文店都被点名,称只能换一两种指定产品。不过同城也有例外,惠济万达店因为能换枣糕、绿豆饼、泡芙等多种产品,被网友评价为“唯一不为难人的门店”。

  这种乱象很快蔓延到了陕西。一位博主晒出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原本有17张鲜花饼券,结果被门店随机换成了4份点心。据消费者描述,门店为了应付兑换,简直是“有什么给什么”,标准极其混乱。有的店坚持“1张券换1个鸡蛋糕”;有的“30个单子只给几十粒麻薯”;还有人“20个鲜花饼只换回20个泡芙”。

  河北消费者的账算得更细。一位用户手里的30张券原本价值105元,到店后因为没货,被迫换成了4个雪贝和6个泡芙,一算总价才63元,直接亏了40%。在唐山远洋城店,面对质疑,店长态度强硬,直言“随便投诉”。

  山东的情况也不乐观。潍坊银座店被指只能1:1兑换单价1元的鸡蛋糕,被吐槽“血亏”;青岛CBD万达店连绿豆饼都不给换;临沂滨河万达店一开始甚至声称“不参与活动”,被投诉后才改口。

  更有甚者,为了应对这波流量,部分门店的操作堪称“魔幻”。在河北,出现了店员要求顾客“先给好评再送鸡蛋糕”的情况。

  11月18日下午,新黄河记者在济南门店获悉,鲜花饼没货,只能换绿豆酥、枣糕或小热狗。让消费者生气的是,这种缺货有些时候并不真实。河北天一城店、青岛凯德店都被指货架上明明摆着鲜花饼或甜甜圈,店员却“不给换”。

  到了19日上午,门店有了充足的鲜花饼,店员爽快核销,并表示,最近核销了大量鲜花饼,小票攒满了三个盒子。

  记者注意到,这场活动中,确实有部分消费者在东更道兑换了心仪的商品,发帖表达满意和感谢。

  门店的算盘:每单亏7毛,不如用低价品赚补贴?

  为什么门店宁愿得罪顾客,也要卡这道关?背后的原因很现实:按规则兑换,门店或许会赔钱。

  有消费者算了一笔账:美团给每张券的补贴大约是2.6元到2.8元,而店里鲜花饼的零售价是3.5元左右。也就是说,门店每老老实实兑换一个鲜花饼,自己就要贴进去至少0.7元的成本。

  如果只是零星散客,门店或许还能忍。但当黑钻用户拿着几十上百张券蜂拥而至时,门店压力较大。一名疑似山东店员在评论区表达不满:“一天六七百个鲜花饼的单子,都要疯掉了。”在库存和成本的双重高压下,部分门店直接下架商品,或者动起了歪脑筋。

  懂行的消费者计算,店里的带馅麻薯一粒约1.5元,鸡蛋糕一个约1元,绿豆饼一个约1.3元。如果强制按1:1用这些低价产品去核销价值3.5元的鲜花饼券,门店不仅覆盖了成本,还能从平台那2.8元的补贴里净赚一笔。

  山东一位消费者吐槽:“一张券才抵一块钱,还只能换超迷你的提子麻薯,太亏了。”业内人士分析,这种行为在部分商家那里已经演变成了“补贴套利”,东更道门店自己不出钱,拿廉价库存去套平台的补贴,既清了货又赚了差价。但在消费者眼里,这就是“两头通吃,吃相难看”。

  官方回应成“空头支票”,线上舆论翻车

  面对铺天盖地的差评,东更道官方曾在评论区回应称“优先置换高价值的甜甜圈”“门店可灵活处理”,若不满意可与门店协商。

  但这套说法在门店端几乎是一纸空文。在山东和河北,很多店员直接无视官方说法,态度坚决:“老板定的,不想要就退款。”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协商的决定权根本不在顾客手里。”虽有个别用户表示闹大后拿到了差价补偿,但这并非普遍的解决路径。

  线下维权无门,愤怒的消费者涌入线上,东更道官方账号的评论区迅速沦陷。“把这次这么好的宣传机会浪费了,再好的东西也只会让顾客下头。”“为什么一直缺货?员工没有统一培训吗?”还有辽宁用户质问:“非要人发小红书才能兑换吗?凭啥啊?”

  多数消费者认为,官方所谓的“灵活处理”,在门店被演化成了“只兑低价品”;所谓的“协商”,不过是甩锅。

  总部“隐身”与失控的“合伙人”

  当消费者试图绕过门店找总部讨说法时,发现这家公司仿佛“隐形”了。

  新黄河记者尝试拨打东更道及其关联公司在工商系统登记的电话,均提示空号;发送邮件也被退回。针对消费者对此次兑换活动的集中质疑,新黄河记者亦向东更道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送了采访请求,但截至发稿同样未获回复。虽然东更道对外展示为“上海”公司,但其真正的“大本营”其实在山东。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东更道在全国的287家门店中,有159家位于山东,占比超过一半。为何一家主要在北方经营的企业要将总部注册在上海?餐宝典研究院院长汪洪栋分析,不少餐饮企业将总部迁往上海,往往是出于品牌形象升级或为后续资本运作铺路的考量,但这并不代表其运营重心发生了实质转移。

  在光鲜的上海总部背后,其核心商业模式实则沿用了关联品牌“半天妖”的“员工联营模式”。公开资料显示,该模式要求店长及核心员工真金白银入股,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这种机制在顺风期能极大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品牌高速扩张——仅今年1到9月,东更道就新开了101家店。

  但此次“兑换风波”却暴露了该模式在逆风期的缺陷。

  汪洪栋分析称,此类大规模拒不执行总部营销活动的情况,在纯直营体系中极为罕见,因为直营店的管控执行力通常很强。东更道的乱象,源于其介于“直营”与“加盟”之间的模糊地带:名义上是严控的连锁,实际上单店拥有较高的财务独立性。

  对于东更道总部而言,发放兑换券是赚取流量、拉动复购的营销手段;但对于已投入真金白银的合伙人店长来说,每一单亏损的0.7元都是切实的利润缩水。在消费者看来,这种“半直营半加盟”结构,容易导致总部营销部门与一线运营部门的利益割裂。当每一笔核销都需要门店投入,店长有动力利用信息差进行“反向博弈”,通过缺货或强制降级来止损。

  截至发稿,这场信任危机仍在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