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甲流高发季,这些问题不妨了解一下 你以为的“感冒”,或许是凶险的甲流

舜网-济南时报

2025-11-20 09:20:20

  随着天气转冷,身边越来越多人中招“感冒”,医院呼吸科的患者开始扎堆。记者采访发现,其实这些“感冒患者”很多是甲型流感。“在我们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五六成是甲流患者,甲流发病已进入高发期。这样的高发态势已持续半个月,患者被高烧、肌肉酸痛等症状困扰。”为此,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医师张颖对甲流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病毒解码】

  当前甲流主要是哪种病毒?和普通感冒咋区分?

  根据研判,我省今年冬季仍将呈现以流感为主、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流行高峰期预计出现在11月底或12月初,较上一年度可能略有提前。

  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今年的流感病毒株以H3N2为主,这种血清型病毒株更具传染性,对老年基础病患者致病性更强,容易诱发基础病加重。在症状上,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乏力、头痛。

  张颖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会把甲流当作普通感冒硬扛,这往往会延误治疗。二者从病因到症状都有本质区别,具体可从四个方面区分。

  首先是病因不同,甲流由特定的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病毒变异性强,易引发季节性流行;普通感冒则由鼻病毒、冠状病毒(非新冠病毒)等多种常见病毒导致,病毒种类多但毒性较弱,全年均可发生。

  其次是症状侧重不同,甲流以全身症状为主,患者常突发高烧,多在38.5℃以上,且持续3-5天,伴有明显的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部分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相对较轻;普通感冒则以局部症状为主,多为低烧或不发烧,核心表现是鼻塞、流涕、打喷嚏、喉咙痛,全身不适感轻微,很少影响日常活动。

  再者是发病速度和病程不同,甲流发病急骤,症状往往在数小时内迅速加重,病程通常持续1-2周,恢复期可能仍有乏力感;普通感冒发病缓慢,症状逐渐出现,一般3-7天就能自行好转,很少超过10天。

  最后是并发症风险不同,甲流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对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威胁极大;普通感冒并发症少见,最多出现鼻窦炎、中耳炎等轻度问题,极少危及健康。

  【高危人群】

  得了甲流能扛过去吗?哪些人需要重点关注?

  甲流对不同人群的威胁差异很大,以下几类人群属于重症高危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和防护。

  第一类是老年人,数据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甲流后的病死率是青少年的6.2倍,2025年秋冬流感季的重症病例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67.8%,他们感染后出现病毒性肺炎、心脏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升高。

  第二类是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病情进展快,部分可能因急性坏死性脑病或重症肺炎死亡,若儿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频繁呕吐腹泻或肢体抽搐,必须立即就医。

  第三类是慢性病患者,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甲流后原有病情极易急性加重,比如慢阻肺患者可能迅速出现呼吸衰竭。

  第四类是免疫力低下者,包括肿瘤放化疗患者、器官移植后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艾滋病患者等,他们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对抗病毒,更易发展为重症。

  第五类是肥胖人群,肥胖者因肺功能下降和代谢紊乱,重症风险明显增加。第六类是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孕妇感染甲流后不仅自身易出现并发症,还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导致早产、胎儿窘迫等问题。这类高危人群在流感季应尽量减少外出,优先接种流感疫苗,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那么,得了甲流能扛过去吗?张颖介绍,得了甲流能否扛过去,取决于个人免疫力、年龄、基础健康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免疫力较强的青壮年,若感染后症状轻微,仅为低烧、轻微咳嗽,在保证充足休息、大量饮水、清淡营养饮食的前提下,依靠自身免疫系统可能在7-10天内自愈。但即便如此,硬扛也可能导致症状持续加重,延长恢复期。

  而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以及肥胖人群,硬扛甲流的风险极高。这类人群感染甲流后,病毒很容易突破免疫系统防线,引发严重并发症。此外,硬扛期间患者作为传染源,还会通过飞沫传播病毒,给家人、同事等身边人带来感染风险。因此,不能抱有“扛一扛”的侥幸心理。

  【防变攻略】

  得过甲流后还会再感染吗?如何科学预防?

  很多人以为得过一次甲流就不会再中招,其实并非如此,甲流康复后仍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一是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病毒会不断“变脸”,即使身体对之前感染的毒株产生了抗体,当病毒变异成新的毒株后,原有抗体可能无法识别,从而导致再次感染。

  二是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甲流病毒有众多亚型,比如感染过H1N1的人,对H3N2或乙型流感病毒依然没有免疫力。此外,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一般感染后免疫力能维持6-12个月,之后保护作用就会下降,这也使得重复感染的风险长期存在。

  张颖表示,预防甲流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中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每年秋季,通常是9-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接种后2周左右身体会产生抗体,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风险,高危人群尤其要优先接种。

  除了疫苗,日常防护也至关重要。

  首先是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是简单有效的方法,要用肥皂和流水洗手至少20秒,不方便洗手时就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避免用手触碰口鼻眼。

  其次是做好呼吸道防护,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弃。

  然后是保持社交距离,与有流感症状的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密切接触,家庭中若有感染者,要做好隔离,避免共用生活用品,还要注意环境防护,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最后是增强自身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来提升身体抵抗力,这是抵御病毒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