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 产业筋骨与城市活力双重焕新——访历城区委书记张军

舜网-济南日报

2025-11-21 07:25:17

  “‘十四五’时期,历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深化‘4433’工作推进体系,办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结出‘经济大区’的发展硕果,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历城区委书记张军说。

  “十四五”时期,历城区产业向“高”,建设转型发展的活力历城。以高能级平台承载一流产业,是历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亮点。作为昔日的老工业区、新晋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历城坚决扛起转型发展使命,向“一钢独大”“一房独大”等结构性矛盾深处发力,久久为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济南国际陆港、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高端平台,大力培育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济南生物医药港、齐鲁光谷等特色载体200余万平方米,相继引进中科曙光、中晶芯源、邦德激光、国药器械等头部企业50家,入选省级示范型数字经济园区和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形成。全区“四新”投资占比达43.3%,“四上”企业总数达1938家,经营主体总量超过21万户,增量和总量稳居全市第1,连续三年获得全市综合绩效考核“双一等”,五年内四次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动能向“新”,建设引力强劲的创新历城。如果说平台与产业构成了历城发展的“骨骼”与“血肉”,那么创新便是驱动这具躯体全速奔跑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历城充分发挥驻区高校科创优势,着力构筑充满生机的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企业是当仁不让的创新主角。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倾斜和精准服务,让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家,科技领军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瞪羚企业29家,独角兽企业1家。平台是厚植创新的沃土。以平台聚资源、以机制促转化,构建起由政府大实验室、校企联合平台、企业自建中心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创新载体网络。全国重点实验室达8家,占全市三分之二,“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AMS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位列全球第3,成功入选山东省科技强区。人才是引领创新的根本。树立开放包容理念,实施“智汇历城”人才集聚计划,率先推出全市首个数字经济人才专项支持政策,成立稼轩人才发展集团,设立产业基金25只,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7万,入选“山东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

  格局向“优”,建设焕新焕彩的品质历城。对于历城特有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历史特点,坚持以城乡融合促进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打造协调发展新样板。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老城、新区、乡村”三大类别,分别谋划实施四大片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在老城,有机更新焕发活力。围绕街区、楼宇、厂房等载体资源,加快植入品牌商业、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和时尚消费等新业态,促进功能舒适度、环境便捷度、空间适配度、产业融合度的协调统一。重点推进洪楼广场、东风等片区建设,全市首个“基坑气膜”受到央视、人民网等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积极盘活旧厂房、旧建筑等闲置资源,昔日的电动机械厂被“爆改”为579百工集设计师产业园,“工业锈带”变身“城市秀场”,入选全省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如今的老城,既有生生不息的千年文脉,又有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在新区,产业高地加速隆起。高标准推进济南超算科技城、济南国际陆港等片区建设,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等一批重大平台接连落户,中欧班列发运量占到全市总量一半以上。在乡村,科农文旅融合发展。港九路全线建成通车,荷花路“水美乡村”村超联赛如火如荼,唐王种业集聚区奥克斯奶牛、普朗特草莓、锦鲤“三张名片”持续叫响,一幅县域振兴、城乡融合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福祉向“暖”,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历城。历城区是常住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上好学、看好病、住好房是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工作重心。坚持走好内涵式发展路子,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推动民生保障从基础兜底向普惠扩面转变。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6所,新增学位4.35万个,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获评首批“山东省高质量充分就业区”;深化“1+5+N+X”基层治理模式,搭建“历接历办”民生服务平台和“数智历城”指挥平台,累计解决居民事项50万项。以美丽历城建设为抓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牵头成立全市电竞游戏产业联盟,连续承办穿越火线职业联赛春季总决赛,承载着3000年商代文明的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即将开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担当实干,大力实施“红色动能集聚区”建设工程,牢固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9条措施,重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未来五年是历城区发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是扛起大区担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张军说,“下一步,历城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十四五’收官收尾和‘十五五’谋篇布局,围绕‘省会中心城区’崭新定位,持续深化‘4433’工作推进体系,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张最强王牌,放大‘城乡融合发展’这个最大优势,坚定不移推动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张军表示,未来五年,历城区一是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求突破。牢牢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持续壮大四大主导产业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3+2”产业链群,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构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布局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激活力。聚焦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资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的突出矛盾,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高标准推进济南国际陆港建设,持续提升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中欧班列集结能力,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高地。三是在推进共同富裕上见行动。准确把握“两个转向”的重大判断,抓好洪楼、宋刘等片区更新改造和港九、唐王等片区探索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聚焦“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走出有温度和质感的城市品质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