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乡土沃野变“智慧田园”!莱芜区依托数字赋能,走出一条治理精准、生活便捷、生产高效的数字乡村发展之路

舜网-济南日报

2025-11-25 07:25:39

  近日,2025年度济南市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揭晓,莱芜区推荐的多项案例成果亮眼,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这些奖项背后,是莱芜区围绕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数字治理

  打造现代乡村新图景

  走进莱芜区口镇街道申陈村,数字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现在出门在外也能看到老人在家的情况,心里踏实多了。”村民郭能伟感慨道。自从村里为50余户老年人安装了适老化智能终端,子女只需轻点手机APP,就可以通过视频了解老人居家情况。

  不仅如此,从智慧养老到数字治理,从智能农机到电商助农,在这里,数字服务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平安乡村”系统通过16个智能摄像头与AI算法,实现火灾、盗窃等异常行为自动预警,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100%;“阳光村务”平台实时公开财务、重大事项,村民手机端可随时查看,满意度达95%……

  近年来,莱芜区创新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充分发挥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的作用。其中,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贯通“区、街道、社区(村)、网格”的四级微服务工作群,充分应用爱山东APP“智慧网格”模块,实现上级指令高效下达、基层情况快速反馈、服务信息秒级传达。

  数字化正为一座座小村庄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目前,全区自然村百兆光网、4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5G覆盖率达95%,重点区域实现5G信号全覆盖。

  数字农业

  打造科技赋能新引擎

  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同时,物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也深度植入莱芜区农业生产领域,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开启从“经验种植”到“数据驱动”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及作物生长状态,根据生姜不同时期的需水需肥特性智能调控灌溉和施肥。”在杨庄镇科百智慧产业园内,工作人员展示了基于5G物联网的智能控制系统。这种精准化管理使生姜生长周期从常规的6个月延长至8个月,产量提高约35%。

  通过5G物联网技术的全流程监管,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指尖农业”的转变。

  雪野街道的山东中遥天空地网一体化智慧农业则展现出更高维度的技术优势。2025年成功发射莱芜·遥晟01、02号星,研发出国内首个天空地网一体化平台——星河AI。以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为载体,赋能智慧农业,为农业生产提供全过程精准监测管理。

  从精耕细作到“数耕智作”,莱芜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1.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超10万亩。

  数字富民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莱芜区,数字技术正通过电商培训基地和村企联动等方式,让传统农民变身“新农人”,展现出乡村振兴新气象。

  位于高庄街道东汶南村的莱芜区电商培训基地,针对农村电商小、散、弱的特点,通过坚持党建引领,以建平台、链资源、优服务为抓手,赋能电商发展。逐步建成依托电子商务技术,深度融合地方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丰富资源,打造集展示、交流体验、培训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基地带动下,莱芜区网络零售额去年达28亿元,同比增长54.8%。

  中科北斗与雪野街道安子湾等村庄合作,打造乡村CTD六村联动项目。通过天空地网科技支撑,发展订单农业、智慧种植,构建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过去种粮食每亩年收入400元,现在发展订单农业,种丹参,每亩收入达1万元。同时,该项目布设独立无人机、无人机机场、高清摄像头,实现自动巡检,在智慧农业、火情监测、人居环境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莱芜区共建有第二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4个,省级数字乡村试点1个,市级数字乡村试点5个。通过天空地网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以科技为引擎、产业为基础、治理为保障,探索出一条多点开花的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