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寒流中的暖流 网格力量守护市民温暖过冬

舜网-济南日报

2025-11-26 07:14:32

  寒潮来袭,泉城气温骤降,一股源自基层、充满人情味的暖流,正沿着密布的网格,悄然而坚定地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那些最需要温暖的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家中。

  这温暖,是网格员们寒风中的“每日一敲”,是声声关切的防寒提醒;是志愿者送上门的一床新棉被,是社区帮助检修好的暖气管道;更是一个随时可以拨通的求助电话,一份“有我在,您放心”的踏实承诺。在这个冬天,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汇聚成了抵御严寒最坚实的屏障。

  本期“基层行走”,让我们跟随冬日“送暖人”的脚步,深入社区楼院,记录下寒潮前最为动人的济南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座城市如何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何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何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真正打造成“最暖一公里”。

  市中区舜玉路街道:寒潮里的民生暖流 让冬日暖意直达民心

  寒风凛冽难抵温情涌动。在市中区舜玉路街道,一股股冬日里的暖流正让百姓的生活持续“升温”。

  寒潮来袭,取暖安全成为民生头等大事,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安危冷暖,更是街道和社区牵挂的重中之重。为筑牢安全防线,街道坚持“宣传教育与排查整治相结合”,扎实推进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网格员化身“安全宣传员”,通过“上门送信”、张贴发放“明白纸”等多渠道方式,打通安全宣传“最后一米”;同时深入环卫宿舍、燃煤取暖住户及独居老人家中,开展“拉网式”安全排查,仔细检查取暖设施运行状况与室内通风情况,面对面讲解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要点和应急处置方法,用细致排查与耐心讲解,为居民安全过冬筑牢“防护墙”。

  街道文化书院化身冬日里的“温暖会客厅”,源源不断推出缤纷活动,为民生“幸福 +”注入丰厚内涵。书法绘画交流中,笔墨飘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子泥塑、飞盘手工制作里,欢声笑语拉近亲情距离;“微笑生活节”大型健康义诊现场,专业服务守护居民健康;反诈宣传活动中,实用知识提升群众防范意识;红火热闹的“黄河大集”更是带来满满烟火气,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与实惠。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同冬日暖阳,既照亮了居民的精神世界,更将“文化惠民”的理念落到实处,让民生福祉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寒潮里的这份“暖”,更来自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化解民忧的坚守。针对老旧小区供暖管道故障问题,他们第一时间协调检修,力争在寒潮来临前让居民家中“热起来”;面对闲置已久的旧车棚,他们多方对接资源、统筹规划改造,将其升级为便民充电车棚,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遇到居民间的矛盾纠纷,他们主动介入、耐心调解,用真心实意守护邻里和谐。党员干部们始终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暖心举措,切实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秦政)

  天桥区:织密民生防护网 守护特殊群体温暖过冬

  寒冬已至,天桥区将保障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温暖过冬作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以“主动关怀、精准帮扶、温暖守护”为原则,用一系列务实举措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编织起一张密实的民生防护网。

  取暖保障方面,今年天桥区累计为2306户困难家庭发放取暖补贴267万元,其中为2086户城乡低保户发放232万元,为220户城乡特困户发放34万元。

  近日,纬北路街道举办“黄河大集——冬季惠民展销会”,特别邀请济南热力集团工作人员前来。在服务点前,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居民疑问,并发放供暖管家名片,讲解用热常识,现场受理咨询和报修。“这样遇到问题就知道找谁了,很方便。”居民王钰琳表示。活动现场还开展了助老惠民行动,为辖区老年人发放了新鲜蔬菜。

  温暖,体现在对独居老人生活细节的关照上。康桥社区“红盾联桥”志愿者队伍已连续多日开展独居老人线路专项检修服务,在巡检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独居老人马叔叔家中存在线路老化、开关失灵、插座松动等安全隐患,立刻携带工具材料上门服务,仔细检查电路布局,耐心更换老化破损的电线,逐一修复松动的插座和失灵的开关。“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下用电安心多了!”马叔叔感动地说。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也正有序推进,区民政局制定了详细实施方案,各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加大巡查力度,重点对辖区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帮扶。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服务,各社区还建立了特殊群体台账,通过定期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社区工作人员代为采购生活物资;对于独居老人,志愿者及时帮助检查家中的取暖设备是否安全可靠。

  从街头到家庭,从资金补贴到贴心服务,暖意在每一个细节中流淌。下一步,天桥区将继续关注天气变化,动态调整服务措施,确保每一位居民都能温暖过冬。(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李云)

  章丘区文祖街道:网格员以脚步为尺 将安全防线构筑到每家每户

  寒风乍起,冬意渐浓。随着气温持续走低,群众用煤、用电、用气取暖需求显著增加,一氧化碳中毒、用电过载等安全风险也随之进入高发期。为切实守护好辖区每一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祖街道自11月1日起,组织全体网格员全面启动“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暨冬季取暖安全用电”专题活动,将安全防线构筑到每家每户。

  “大娘,天冷了,用电暖器的时候千万记得远离窗帘、被褥。”“大哥,这《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纸》您收好,家里烧煤炉子一定要保持通风!”活动伊始,文祖街道的网格员们便化身“移动宣传站”,开启了“扫街串巷、登门入户”模式。他们线上依托居民微信群、网格服务群,高频次转发安全用电、预防煤气中毒的科普知识和警示案例;线下则秉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携带精心准备的“明白纸”,走进千家万户。无论是楼宇小区还是平房院落,网格员们都耐心细致地向居民讲解燃煤、燃气、用电以及使用各类电取暖设备的安全常识,确保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宣传到位,排查更要跟进。网格员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日常巡查中擦亮“火眼金睛”,将安全检查作为重中之重。他们深入居民家中,仔细查看燃煤锅炉、燃气灶具、热水器的安装使用情况,检查通风设施是否完好、排烟管道是否通畅、是否规范安装“三通”;对居民使用的电暖气、小太阳、电热毯等设备,认真查看线路是否老化、有无超负荷运行现象,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网格员的工作,始于安全,却不止于安全。在走访巡查的间隙,他们始终怀揣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心。看到独居老人行动不便,顺手帮忙检查一下电路;了解到帮扶对象取暖有困难,积极帮助联系协调取暖物资;听到居民反映的各类生活诉求,力所能及地“搭把手、跑跑腿”……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群众,确保大家不仅能安全过冬,更能温暖过冬。

  文祖街道的每一位网格员都奔走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责任守护平安、用爱心传递温暖。他们上报的每一条工单,都是为民尽责的体现;他们消除的每一处隐患,都是对生命至上的践行。这个冬天,因为有了这群“暖冬守护者”的辛勤付出,文祖街道的平安底色更足,群众的幸福温度更高。(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申艺)

  莱芜区:主动关怀精准帮扶 网格化服务筑起暖冬屏障

  伴随新一轮低温天气即将到来,莱芜区各街镇以网格为纽带,发动街道、社区、村镇的基层工作者,通过主动关怀、精准帮扶等方式,开展“温暖守护”,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筑牢民生屏障,让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满溢民生温度。

  凤城街道以自管站移交作为破解老旧小区供暖难题的突破口,提前部署、精准施策,让居民迎来“暖居幸福”。

  面对辖区102个自管站小区的复杂情况,街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供热攻坚领导小组”,推行“一小区一策”清单化管理。嬴牟家园小区曾因供暖设施年久失修,居民常盼不来达标室温,社区网格员逐户摸排需求后,主动对接供暖公司搭建沟通桥梁,反复向居民讲解移交政策、算清“温暖账”,最终促成384户居民顺利完成移交签字。瑞馨园社区通过网格员多次协调,推动2个自2021年起就因原单位供暖系统停摆无暖可用的单位宿舍与供热企业达成三方协议,让居民迎来“暖”冬。

  网格员们带着民情记录本深耕社区。连续半个月扎根在北坦社区的一个老旧宿舍区,挨家挨户收集诉求,最终促成这个居住率低、管道老化的老旧小区实现80余户居民建立“一户一档”,推动供暖改造踏实落地。居民王大爷握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在暖烘烘的屋里过冬了!”

  “大姨,降温了您家暖气热不热?有问题随时找我!”在杨庄镇,这样的暖心问候已成为网格员每日的“必修课”。全镇组建起由网格员、党员、社工构成的“暖心小分队”,开展“每日一问、每周两访”敲门行动,重点排查独居老人、残疾人的取暖设备安全和生活物资储备情况。深化“网格+部门+志愿者”联动模式,聚焦寒潮期间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志愿者为困难群众送上米面油鸡蛋等生活用品及防寒衣物,协助独居老人清扫院落;民政、医保工作站等部门携手开展上门服务,向老年人细致讲解冬季防诈骗知识,为村民办理居民医疗合作保险。北辛文化书院暖心家园特开设“艺润寒冬”花艺培训课,让老人们在温馨互动中感受文化温暖。

  杨庄镇提前启动冬季民生保障预案,依托“镇—村—网格”三级服务体系,对特殊群体开展全覆盖摸排,集中检修老旧房屋供暖设施,对优抚对象住房进行安全加固。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及时推送寒潮预警,帮助群众提升自我防护能力。

  民生答卷见真章,网格力量润心田。莱芜区通过网格员的主动作为、精准服务,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力度的寒潮防护网。一个个温暖瞬间绘就了寒冬里的民生底色。(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亓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