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强产业 优生态 善治理章丘区绘好乡村振兴答卷

舜网-济南日报

2025-11-26 07:16:58

  建设高标准农田85.5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7.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91.05亿元、全市占比近四分之一;深入推进“万人下乡、千村提升”,打造乡村振兴主体队伍,乡村人才总量突破2万人……近年来,章丘区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笔触,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墨彩,正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丽图景。

强产业 优生态 善治理章丘区绘好乡村振兴答卷

埠村街道“精治理”服务平台

  产业振兴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章丘区秉持“产业兴则乡村兴”的理念,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构建了“一村一业、一村一策”的产业发展格局。

  走进女郎山脚下的绣惠大葱产销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来自王金村的王婶将刚采收的大葱进行分级筛选,剔除残叶、修剪根部,再用食品级保鲜膜仔细包裹,装入印有“章丘绣惠大葱”标识的礼盒中。车间外,几辆满载大葱礼盒的货车早已整装待发。随着发车指令下达,货车缓缓驶出合作社。车轮滚滚,载着绣惠人的匠心与期盼,将这份独有的鲜香送往千家万户。

  “送完孙子上学后就来上班,还不耽误接送孩子和家务活,在家门口上班很满足。”像王婶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既能顾家、又能赚钱,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每年4月,文祖街道甘泉村树龄近1000年的流苏树都会迎来盛花期,层层叠叠的雪白花瓣缀满枝头,如云似雪的壮美景观吸引大批市民与摄影爱好者慕名前往。“这棵流苏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活文物’,如今成了全村人的‘致富树’!”文祖街道甘泉村党支部书记张希文告诉记者,建设千年“流苏”广场、举办“甘泉流苏节”、开设“流苏”集市餐厅……甘泉村将古树文化融入乡村肌理,每年甘泉流苏节期间,日均游客量突破千人次,古树周边,土特产、农家乐、文创摊位次第铺开,沉睡的资源被彻底激活。村民马大娘在集市街摆出纯手工大包子,日收入超千元。“过去守着‘宝贝’过穷日子,现在靠着古树吃上‘生态饭’!”村民们的笑脸印证着文旅融合的实效。2025年,甘泉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过去的“零敲碎打”猛增至56万元,一棵树真正让村庄“活起来”。从甘泉村的一棵流苏树出发,文祖街道以“一村一业”为笔,以文旅融合为墨,绘就全域联动、产业共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北农、中旅、南工”,三涧溪村按照这个产业布局,在北部形成了以“源虎黑猪”为主的农业创业园产业集群,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0万元;面对城区扩张带来的养殖限制,源虎公司总经理王元虎投资近3000万元,将腾空的万余平方米猪舍转型为集猪文化科普、农事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章小福农乐园”。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年增收50余万元,带动70人就业。

  中部“文旅”资源凸显,盘活三涧溪村古地道、古绣楼等20余处资源,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13000余平方米废弃渣土堆改造成九彩乐园,同步培育水乐园、滑雪场等四季业态,创新推出“农耕密室”“涧溪往事剧本杀”等体验项目,带动200余名村民创业就业,年引流超10万人次,创收60万元;引进悦然三涧溪餐饮,集宴会接待、会议接待、婚庆、商务宴请等多功能于一体,每年为村集体增收9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员120余人。

  南部,投资7200万元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形成以直播电商、新一家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集群,年增收几十万元。联动周边10个村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实施25个重点项目,吸引投资超22亿元,成功创建7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

强产业 优生态 善治理章丘区绘好乡村振兴答卷

文祖街道甘泉村千年流苏树

  生态宜居

  打造绿色乡村新典范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白云湖街道罗陵村历史悠久,明朝时曾名卧龙岗,位于白云湖街道北部,西邻小清河,东靠绣江河,东西南北均有交通主干道通行,地理位置优越,村风民风淳朴。近年来,罗陵村严格贯彻落实街道工作部署,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和“五小园”建设,大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整个村庄实现了人居环境蝶变,焕然一新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章丘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精细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规模供水、等级公路、千兆光纤等基础建设和基本服务覆盖率均达100%,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实施泉城书屋、数智生活馆、涧溪往事剧游等项目,提升“三涧溪”省级示范片区,创建“诗画文祖”省级衔接推进区;打造了“齐鲁古道·山水新章”市级泉韵乡居示范区,构建起南部“山水秀”、中部“泉水韵”、中北部“湖光美”、北部“黄河情”片区联动发展格局,建设“三涧溪”“诗画文祖”“东城画廊”“杏花河韵”“山水新章”“水乡白云”“明山绣水”7个和美乡村片区,市级以上和美村庄达到247个,勾勒出“城市后花园、乡村CBD”的美丽画卷。

  和美乡村,不仅美在环境,更美在乡风。章丘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建设文化传承载体200多个,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大篷车”“方桌会”等活动,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旭升村,官庄街道吴家村、宁家埠街道向高村、明水街道西石河村、相公庄街道桑园村等6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6万多户“出彩人家”点缀乡间,区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超过96%。

强产业 优生态 善治理章丘区绘好乡村振兴答卷

章丘大葱

  治理创新

  构建乡村善治新体系

  基层治理根植于人民,其“精神内核”就是服务人民。今年以来,埠村街道以“五化”目标为指引,锚定“党建引领、网格赋能”路径,整合多元职能打造“精治理”服务平台。网格员们以平台为依托,化身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与服务群众的“先锋力量”,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有力度、有温度、有效能”的全新突破,让“小网格”成为守护民生的“大堡垒”。

  网格员是“精治理”的“核心执行者”,更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埠村街道翟家庄网格员巡查发现污水管道堵塞淹田后,立即上报,村“两委”快速处置,完成管道清淤及120余米生产路硬化;南凤村网格员发现垃圾堆积异味问题,上报后半天内即完成清理;埠西村网格员接到村民反映水渠破损隐患,上报平台,联合农委协调修缮。网格员用最快响应把群众“贴心守护”是网格服务的温暖底色。

  为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双山街道在各社区全面推行“每日晨会”制度,通过晨会运行工作复盘、经验分享、任务调度,实现一线督办、日清日结。

  唐王山社区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宏大小区南侧道路一棵枯树与多条通信光缆紧密缠绕,影响居民通信并危及行人安全。网格员随即拍照记录,并在次日社区晨会上作为紧急事项上报。在晨会统筹下,枯树得以安全移除。通过“网格发现—晨会研判—分工落实—协同处置”的闭环流程,实现了社区安全隐患的早发现、快响应与妥解决,进一步筑牢了社区安全防线,展现了基层治理的精准与温度。

强产业 优生态 善治理章丘区绘好乡村振兴答卷

白云湖街道罗陵村

  乡村治理重在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章丘推行“党建+网格+微治理”模式,构建办事、协商、调解、保障“四位一体”治理机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工作格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农家小院。推动文艺演出、非遗展销等惠民活动进乡村,鼓励村级举办文化体育活动,增加乡村文化供给。持续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培育淳朴民风、弘扬社会良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一站式”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将矛盾解决于萌芽、化解在基层。

  从文旅融合到产业兴旺,从民生改善到治理创新,通过产业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人才支撑和治理创新,章丘区正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乡村振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