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50年,与新中国共成长

洁白的婚纱,精致的妆容,“新娘”们手捧鲜花,无名指上戴着“新郎”送上的婚戒……这场大明湖畔特殊的集体婚礼,30对“新郎”“新娘”的平均年龄为82岁,他们同是军休干部,同样与爱人携手走过50年漫漫时光。

品50年前,婚礼就是给同事分糖

“一次次追忆,唯有这一刻最幸福和美满;有我的地方,就随时有迎接你归来的那份温暖……”也许是初秋的微雨有些冷,也许是五十年来的感情顷刻涌上心头,赵本林和李素云作为金婚夫妇朗诵感言时,攥着话筒的手有些颤抖。

1936年,赵本林出生在江苏徐州,1955年19岁的他参军入伍。那时,新中国成立仅仅五六年,祖国的一切都在加紧建设中。靠着一腔热血,赵本林来到山东省军区,成为一名战士。他挨过饿,受过穷,是军营的历练让一个毛头小子逐渐有了担当。

1967年,赵本林通过战友介绍,认识了1940年出生的李素云。李素云当时是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老师,说起两人的第一次见面,赵本林略显羞涩,“不能说一见钟情,但也对彼此非常满意”。1968年,军人和老师的组合走进了婚姻殿堂。

“我们俩领了结婚证,回单位的路上买了几斤花生、几斤水果糖,晚上就在军区的食堂里,给我的同事和她的同事分了一下。”赵本林回忆起那天记忆犹新,他穿着军装,给新婚妻子买了一件朴素的新衣裳,俩人在同事们善意的起哄声中完成了人生大事。

“那时候也没有觉得遗憾,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物质相当匮乏,我们就算是条件比较好的了。”赵本林说。

其他老人们对结婚时的记忆,关键词也离不开“一件新衣服”“给同事们撒糖”“印着毛主席头像的一对搪瓷杯子”。这是哪个年代特殊的爱情记忆,也是老人们脑海中一生的烙印。

50年后,圆了老伴儿的“婚纱梦”

婚后,赵本林带着李素云住进了单位分配的房子,被子一铺,搬来两个箱子,就算成了家。如今,赵本林83岁,李素云79岁,这在当天参加集体婚礼的老人中并不算最年长的,他们平均年龄已经82,年龄最大的87岁。

到如今,两人的婚姻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生活条件与新婚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李素云说,自己也曾感叹过,如果当初能穿上婚纱,举办一场像样的婚礼该有多好。她心中那一丝期盼,赵本林其实一直知道。

前不久,济南市历下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各军休所,征集金婚夫妻信息,邀请他们参加集体婚礼。赵本林第一时间听到消息,本对“金婚”没有概念的老人心中一算,与老伴儿竟已携手走过51年。赵本林很快报了名,他希望圆妻子的“婚纱梦”。

头戴“皇冠”,身穿白纱,两颊带着微微的红晕……李素云为了这场迟来的婚礼,特地染黑了头发,涂上鲜艳的口红。婚礼上,她与其他“军嫂”一起,接过自己丈夫送上的鲜花,还送上了一个带着羞涩的拥抱。老人们难为情的可爱样子,逗得现场观众一阵轻笑,还有人抹起了感动的泪水。

尽管双手已经爬满皱纹,赵本林给李素云戴上的那枚戒指依然显得那么夺目……这在上世纪60年代,是无法想象的。

礼赞祖国,还要享受新生活

集体婚礼结束后,老夫妻们相互搀扶着走下舞台,赵本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找出老伴儿的外套,为她披在婚纱外面。问起对婚礼的感受,李素云直说“太好了”:“很隆重,很激动,让我们也品尝了一下婚礼的滋味儿!”

1993年后,赵本林和李素云相继退休,那时候的日子已经好了起来。“要吃什么就有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粮票、布票的日子也都过去了。”赵本林说,他和老伴结婚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各级领导也很重视我们退下来的军人,我们感到很幸福。”

两人退休后,过上了形影不离的日子。每天早上,二老一同到公园打太极拳、太极剑,吃过早饭后再到燕山立交桥附近打门球,接着一起买菜回家做午饭。练书法、唱歌、钓鱼,两人每天的生活都排得满满的。

军休老干部在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甘洒热血,用他们的青春为祖国书写华丽篇章。在新中国70华诞的盛世颂歌里,老一辈建设者是最值得致敬的一群人。集体婚礼上,他们胸前的军功章是一部民族史、一部奋斗史、一部英雄史,铭刻着国和家的记忆。

老人们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来,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迈进辉煌的新时代。他们脸上自豪的笑容,既为家,更为国。(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张一 兰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