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只见高楼拔地而起,不知城管执法如何在深夜严查渣土车;只见客运车站秩序井然,不知交警如何在寒风中引导车流;只见餐馆厨房洁净明亮,不知食药监部门如何严谨把关食品安全……这些,我们想让你看见。

水陆空大集结 上演最燃救援

参演人员驾驶水陆两栖救援车入水。

“雪野水库区域突发恶劣天气灾害,有船只被困倾覆,船上4人落水,其中一人溺水昏迷,呼吸、心脏骤停;一人右下肢骨折;另外两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外伤,急需救援!”接到报警后,市急救中心以及市第二急救中心紧急出动实施救援,同时联系999航空救援展开空中转运。

7月12日上午,一场水陆空联合开展的突发溺水紧急救援演练在雪野湖畔上演。

高大上 两栖救援车亮相

2019年7月12日上午10:35,雪野水库区域突发恶劣天气灾害,由于事发突然,某水面作业船只返航不及,造成倾覆事故,导致四人落水,其中一人溺水昏迷,一人右下肢外伤疼痛伴有活动障碍,另外两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外伤——这是这次救援演练的设定背景。

当事故发生在水上,出动的救援工具自然“高大上”。

在雪野湖畔,演练还未正式开始,一辆外形酷似坦克的“敞篷越野车”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车身是显眼的大红色,配有8个厚重的轮胎,随车装有救生圈、担架、牵引装置……这辆水陆两栖全地形救援车,地上能爬坡越沟壑,下水能作为快艇,是市急救中心一周前刚刚引进的全新救援车辆。驾驶车辆的市急救中心总务科科长蒋涛说,这辆车经过培训人人都可以驾驶,而且在水上救援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到达事发水域,把摩托艇充上气、挂上马达再下水,至少要十五分钟时间。这辆车可以直接下水,节省救援时间。”蒋涛说,该救援车具备独特的两栖能力和越野能力,可以应对洪涝、旱灾、火灾、城市内涝、泥石流、地质滑坡、水上救援等有特殊环境要求的救援事件。选配的橡胶履带可以实现松软路面或雪地的最佳牵引力,用于在各种地形下运输人员和设备进入或撤离灾难现场,越是复杂地形越能发挥其优势。

现场演练止血包扎技术。

动真格 演练拿出战时状态

之所以把演练地点设置在雪野湖畔,正是由于这里水域宽广、复杂,如遇险情将极大考验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救援速度和技术。演练的第一个项目,便是水陆两栖全地形救援车从陆地直接进入湖水救回心脏骤停病人。与此同时,空降的直升机、飞驰的快艇,都在执行救援任务。

在设定情境中,现场共有4名伤员,一名溺水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病情危重,需紧急救治;一名中度损伤患者,右下肢骨折;两名皮肤裂伤患者。经过检伤分类后,救援人员决定先送重伤者上岸接受救治。

伤员上岸后,待命的医务人员及时进行了心肺复苏,并给予药物治疗。很快,伤员呼吸、心跳恢复,但仍存在意识障碍。随即,现场救护车将伤员转运到救援直升机上,以最快速度送往医疗机构救治。现场还对其他伤员进行了止血包扎技术演练、右下肢骨折固定搬运操作演练。

“协助拆除吊篮固定架,提醒周正勇、张培在汇报到达之后,跟随救援车赴事故水域,带几块纱布,让伤者自行压迫止血。车辆驾驶员及刘健、邱荣岸边等待”……

演练过程中,音响里不断传出战场指挥与救援人员的对话和现场指导,气氛显得有些紧张。虽然是演练,但每一位参演人员都知道,他们拿出的是与“战时”毫无差别的认真和尽心。

拼速度 握紧市民“生命线”

“伤员”被运送上直升机。

随着济南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各类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更加繁重;灾害、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种潜在威胁的不可预知性不断增强,济南市急救体系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承担的责任将更加重大。

救援演练在紧张有序的气氛中顺利完成。其实,市急救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好几场类似的救援演练。2018年7月,同样在汛期,市急救中心在黄河大坝设定了以“夜间市民在暴雨中落入黄河”为内容的演练,在事先没有告知各分中心救援路线、道路状况以及救援现场的情况下,进行夜间拉练。

市急救中心副主任王少平表示,这次演练有两大亮点,“一是引进了水陆两栖救援车,这对城市内涝后溺水人员的抢救工作具有极大的意义。还有就是增加了航空救援,对于一些地形复杂、救援车辆到达不了的情况,能快速及时地将伤员送医治疗。”

急救是1000万泉城市民信赖的“生命线”,它的应急反应速度和救治能力,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事关社会稳定与人民健康,更是一个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一场救援演练,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济南救援速度。

(济南日报全媒体报道组 曹雅欣 张一 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