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融而有门、流而有为 天桥以“三个一”管理模式擦亮流动党员管理新名片

舜网

2024-04-22 16:23:55

  舜网讯 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服务工作,是党的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党员的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分布范围越来越广,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自去年以来,为着力解决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跟进、活动难开展”等难题,天桥区以建立一项制度、搭建一个平台、传递一份关怀的“三个一”管理模式,帮助流动党员筑巢安家,推动流动党员流而有为。

  建立一项制度:分类管理法把流动党员聚起来

  “感谢‘红色站长’,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属。”3月29日,在天桥区北园街道黄台西区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站,流动党员沈富宝正在“红色站长”的帮助下建档立卡。

  在天桥,像黄台西区社区一样的流动党员管理站还有152个。近年来,为进一步夯实党员管理工作,天桥区陆续出台了《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深化党员分类管理的工作意见(试行)》,建立分类管理长效机制,多方位、多层面进行阶段性测评,将测评结果与党组织“评星定级”年度考核挂钩,促进流动党员管理往严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题,天桥区不断创新举措,建立起以“五项核查”机制、“红色站点”阵地和跟踪提醒机制为主导的管理制度。在建立“五项核查”机制方面,每半年对党员基本信息、组织关系转接、组织生活及流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做到“流动一个、掌握一个”;在建立“红色站点”阵地方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帮助流动党员就近安“家”,让流动党员寻“家”有路;在建立跟踪提醒机制方面,省外流入党员用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省内流入党员用好“灯塔-党建在线”平台流动党员管理系统,让流入党员有家可“入”,针对流出党员,各级基层党组织明确专人“一对一”联系流动党员,方便流动党员随时随地能联系到“娘家人”,分类施策、精准对接,推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自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施行以来,天桥区坚持动态更新流动党员流入流出信息,对132名流动党员建立信息库,做到职业、动态明晰,党员“进出”有数,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创建一个平台:数字化平台让流动党员活起来

  “各区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27日,天桥区在京流动党员党总支在北京组织开展专题辅导讲座,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为在京流动党员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地讲解。

  这是天桥区积极整合组织资源优势,发挥精准“送学”的一个缩影。为激发流动党员学习动力,天桥区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精准“送学”“帮学”,创新打造“先锋天桥”数字化党群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党员报到、资源匹配、服务发布、反馈评价的线上闭环运行系统,全面推行线上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依托“先锋天桥”数字化党群服务平台,创新设置“我来报到”功能,自上线运行以来,全区200余名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党员完成线上报到,流动党员报到率达100%。

  累计推送微党课、知识一点通等党员教育资讯730余条;线上绘制215家区、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地图”;对辖区“枫叶大篷车”“爱益家助老扶老”等318支志愿服务队伍推出预约服务……随着“先锋天桥”数字化党群服务平台特色课程越来越多,“指尖课堂”也更加有声有色,流动党员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传递一份关怀:真心换真情使流动党员暖起来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管得好是硬道理,服务好才是真本领。为实现暖心服务“不缺位”,天桥区针对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互动交流少等问题,持续加大关怀力度,多措并举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获得感。

  为给流动党员传递党组织的温暖,天桥区建立党员“政治生日”档案;同时,利用建党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每半年开展一次“家访”,积极为流动党员及其家属排忧解难。

  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在外创业的流动党员分享先进经验,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专题研讨活动,鼓励流动党员为家乡的发展发表建设性意见,持续提升流动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

  作为流动的鲜红旗帜、流动的知识力量、流动的技术资源,流动党员是区域发展的“宝贵财富”。天桥区以“三个一”管理模式,让流动党员变“被动”为“主动”、变“流动”为“融入”,在“有家”的同时更“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