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
2025-06-19 16:54:27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初见李延云,很难想象,这位连小学都没毕业的莱芜区苗山镇普通农妇,竟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与爱,支撑起一个特殊又温暖的“非常之家”,更将两个儿子培养成才,其中长子已成为保家卫国的优秀军人。28年的时光流转,李延云用行动诠释了泉城女性最深沉的力量——坚强坚韧,大爱无疆。
幸福之家遭遇意外
1990年,李延云与邻村青年王修顺喜结良缘,次年有了可爱的儿子王学磊。虽不富足,但小家其乐融融。然而,厄运突然降临到这个家庭。儿子两岁那年秋天,王修顺在矿场遭遇塌方,脊柱神经严重受损,胸部以下永久性瘫痪。巨额医药费不仅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堆债。
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到了李延云的肩膀上。每天照料瘫痪丈夫,安抚年迈公婆,拉扯年幼的儿子,还要下地劳作维持生计。李延云不堪重负,常常自己躲起来哭,抱怨老天为什么对她这么不公。但是回头看看,躺在床上的丈夫和那幼小的儿子,她咬紧牙关走下去。
力排众议带夫改嫁
看着妻子日渐憔悴,王修顺心如刀绞。他反复劝说李延云改嫁“别管我了,带孩子找个好人家吧”,但都被李延云一口回绝,“俩老人都已经70多岁了,弟兄们已经分开过,俺走了谁来照顾?今后不准再提改嫁的事”。亲戚乡邻的劝说,也动摇不了她守护家庭的决心。年幼的儿子王学磊成了她的小小支柱,6岁就知道帮母亲拉车,李延云在后面推着车子默默流泪。
然而,王修顺以近乎决绝的方式逼迫妻子考虑未来——“我拖累你们娘俩已经不少了,这几年你也够苦了,趁孩子还小,你就答应我,再找个好人家吧,算是我求你了。要是你再不答应,我就不活了”。万般无奈下,李延云含泪同意离婚,但提出了一个令全村哗然的条件:“再嫁可以,必须带上王修顺!新家必须善待他!”
重组家庭播撒温暖
这个“苛刻”的条件吓退了众多提亲者,而同村的戴京荣却被李延云的重情重义深深打动。在媒人的牵线下,她嫁给了戴京荣。婚后,两人有了小儿子戴军曾。
新的家庭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李延云比之前更加忙碌,她用善良勤劳感动了公婆,一家人相处其乐融融。28年来,在王修顺的病榻前,李延云和戴京荣的精心照料从未缺席——未生过一处褥疮,未穿过一件湿衣……因为李延云的坚持和付出,周围人从非议到理解,同时政府也为这个家庭提供了相关的生活保障。
母爱浇灌栋梁之材
一说起两个儿子,李延云的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儿子王学磊,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入伍,真正成为一名军人。在部队里,王学磊继承了母亲的优良品质,成长为一名品德高尚,勇于担当,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优秀军人。
二儿子戴军曾在莱芜凤城高中品学兼优。李延云坚持不给小儿子办理贫困生手续,她说“孩子都要好,不说我也知道。”她不愿让孩子在心理上有负担,坚信自强自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财富。在她心中,两个孩子是她生命的支柱,盼着他们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延云没有什么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却深谙最朴素的治家之道,“俺一家子人有一个好处,都不吵嘴,有啥事儿说说就算完,一人一个秉性,都能互相理解。虽然平时累点儿,家庭条件不好,但只要是大人孩子都好好的,我就感觉是最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