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央视专访!咱济南这位“好人”藏不住了!

舜网

2025-10-10 16:25:16

央视专访!咱济南这位“好人”藏不住了!

央视专访!咱济南这位“好人”藏不住了!

  一支画笔,既能摹写罪恶的轮廓,也能勾勒思念的模样。10月5日,中央电视台13套《共同关注》栏目“光阴的故事”篇章,深情讲述了模拟画像专家、济南为爱寻找公益团成员林宇辉用手中画笔,让革命英雄容颜重现、让失散家庭希望重燃的故事。这份始于初心、成于坚守的凡人善举,经由央视的报道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正感动和激励着更多人。

央视专访!咱济南这位“好人”藏不住了!

央视专访!咱济南这位“好人”藏不住了!

  从山东省公安厅退休的林宇辉,曾是令罪犯无所遁形的模拟画像专家。退休后,他选择让手中的笔承载起更多的温情与敬意,发起为100名被拐儿童和100名革命烈士免费画像的“双百工程”。面对烈士亲属和寻子家长的期盼,他以“时间的对手”抢抓机遇,重现历史记忆,展现执着与担当。他多次获评新闻人物、公益模范,却始终淡泊名利,凸显厚德笃行的高尚品格。

  让我们一起走进“模拟画像师林宇辉的‘双百工程’”。

  一支画笔让英雄跨越时空“回家”

  2017年,中央电视台《等着我》节目录制现场,90岁的周礼秀老人第一次见到丈夫刘国才的画像时,泪水潸然而下。“国才呀,你回来了”,她颤抖着对身旁73岁的儿子说:“这就是你的父亲。”

  为了更好地画出刘国才的长相,林宇辉找到刘国才生前的战友,仔细询问烈士的相貌特征,甚至了解到刘国才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有些麻子。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完成的画像让战友们连连称“像”。

  2018年,林宇辉决定通过模拟画像重现烈士的面容,发起“双百工程”。从此,林宇辉的画笔再也停不下来……徐连告烈士的女儿徐秀清在父亲牺牲时未满10岁,对父亲的印象十分模糊。2023年,当林宇辉将绘制完成的彩色画像送到老人手中时,全家人的心愿终于了却。

  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韩其昌没有留下照片,他一百多岁的老母亲有生之年的心愿是再“见”孩子一面。林宇辉得知后,立即前去为韩其昌画像。日思夜想74年,当画像交到老人手里时,这位老母亲双手颤抖、热泪盈眶:“就是他!其昌回家了……”

  “烈士的孩子都七八十岁了,我现在是在抢救性画像,时间不等人。”林宇辉常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周末也不舍得给自己放个假,“这些革命烈士大部分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他们为保家卫国而献出鲜血和生命,却没能在这人世间留下自己的痕迹,没有照片,他们的后辈甚至难以想象其容貌。”

  “双百工程”的七年里,林宇辉走访400余位烈士亲属,重现近200名烈士生前的样貌,不仅留住了血亲的思念,也补全了历史的残页。

央视专访!咱济南这位“好人”藏不住了!

  三岁画老照亮失散家庭寻亲路

  林宇辉的画笔不仅为烈士带来“重生”,也为被拐儿童点亮回家的路。福建陈文才的孩子失踪时只有3岁。二十多年来,陈文才夫妻二人一直奔走在寻子之路上。他们找到林宇辉时,只提供了孩子三四岁时的几张照片。“不少孩子失踪的时候只有几岁,现在都几十年过去了,变化很大。他自己的爸爸妈妈迎面走过来,都不会认识。”林宇辉说。

  源于二十多年画像工作的经验积累,他开创的“三岁画老”技术,能够根据儿童时期的照片推断其成年后的相貌。“陈文才是长脸型,孩子母亲是方脸型、双眼皮,是典型的南方人特征。”林宇辉仔细分析父母特征,仅凭三四张幼儿时期的照片为陈文才走失的孩子画出画像。

  林宇辉解释道这项技术的难点,“这项技术需要对人体发育、骨骼变化有深入了解,还要学习解剖学知识。同时要研究家族和种族的相貌特征,分析几十年后的变化趋势。”画像完成后仅四个月,孩子在河南被找到,离陈文才做生意的地方仅几十公里。“家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孩子跟画像相似度相当高。”

  “我自己也是一位父亲,能体会到孩子走丢时父母的无助,家长看到我以后,有的下跪磕头。他们说:‘我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张画像上了’。”林宇辉深知这些画像的分量,“画得不像就不起作用”。七年来,林宇辉走遍7省21市,为被拐儿童画像120余张,寻回十余人。

  使命在肩用手中画笔与时间赛跑

  起初,林宇辉制定了“双百计划”——为100名烈士和100名被拐儿童画像,如今他已超额完成,并于今年在济南高新区成立了工作室。“只要我能拿得动笔,还能走路,就可以一直做下去。”虽然身体已经多次发出警告,医生嘱咐他不能久坐,但林宇辉依然坚持工作。他知道时间不等人,那些八、九十岁的烈士亲属正在老去,那些被拐儿童的父母仍在望眼欲穿。

央视专访!咱济南这位“好人”藏不住了!

  林宇辉讲述了为女志愿军戴儒品画像的经历。戴儒品在上甘岭慰问演出时遭遇美军轰炸牺牲,年仅18岁。2021年,他收到一位90岁抗美援朝老兵的亲笔信,工工整整写了四页纸,希望能看到戴儒品的画像并详细地描述战友戴儒品的相貌特征。

  “长得很漂亮,大眼睛,梳着大辫子,我按照我的理解,参照了《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形象,画了一个多月。”但当林宇辉打电话过去时,接电话的是那位战友的妻子:“对方听到我的话后,传来了抽泣声。她说:‘他走了’。”

  为了给更多的烈士、走失儿童画像,林宇辉知道仅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现在带着几个学生,有来自北京的、临沂的。把这个技术传下去,后继有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师从林宇辉学习模拟画像技术。林宇辉还尝试将手绘画像与AI技术结合:“我觉得它两个不矛盾,应该结合好,用好它,在寻亲道路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林宇辉的画笔,既是刑侦利器,亦是温情桥梁。他用一支笔让烈士穿越时空与亲人“重逢”,让被拐儿童的家庭得以团圆。他说:“这些烈士不是黄继光、董存瑞,但同样是英雄。正因为无人知晓,我才更要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