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
2025-10-23 13:56:17
【编者按】古树名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近年来,济南全面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家底,截至目前,已让首批认定的4532株古树名木“有名有姓”,并推动依法依规保护。
古树静默矗立,却见证着城市千百年的发展与变迁。如果古树会说话,它们又将如何“诉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为此,舜网推出《“树”说4532》系列报道,循着古树年轮的纹路,走近这些“会说话的历史学家”。
在济南市历下区龙洞街道,时光仿佛在一株国槐的枝叶间驻足。这棵古槐所在之地,正是下井村的老村旧址。它已屹立在此480余年,树高8.8米,枝干舒展如巨伞,于树干2.5米处自然分生五枝,形成东西14.3米、南北10.7米的繁茂树冠。它的每一片叶,每一道纹,都承载着岁月的呼吸,静静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
而这株古槐的身旁,有着一口古井——下井村兴盛的根脉所在。相传明朝洪武年间,迁徙至此的先民为饮水而合力凿井,井深约15米,“旱不涸,丰不溢”,滋养了无数代下井村人。井水映槐影,也映照出一代代村民质朴而坚韧的生活图景。
古槐不语,老井无声,却有石碑代为铭记。古井北侧,乾隆至民国的数通碑刻,记录着重修五圣堂的旧事;古槐西边,一方光绪年间的捐资掘井碑,镌刻着村民共建家园的热忱;南侧石墙前,康熙十年及康熙五十四年重修的石碑依旧字迹清晰。古碑是时间的注脚,与古槐、古井共同编织出一幅厚重的人文长卷。
为让这段看得见的历史继续流传,2023年,济南以“树、井、碑”为脉络,增设防护与休憩设施,精心打造“古树+古井+石碑”为特色的古树保护园,让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记忆继续相融共生。如今,古槐依然苍翠,老井依旧清澈,碑文依旧清晰——它们不再只是过去的遗存,而是鲜活的文化赓续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