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王振亮教授:人人都怕类风湿,但类风湿更怕这个,温通散寒,关节一天比一天灵活

科智网

2025-09-29 15:36:32

  随着体力劳动或户外工作增多,不少中年男性,尤其是长期接触寒湿、频繁劳累的装修工、建筑师傅,常常被类风湿缠上。一旦类风湿发作,膝关节肿得像“发面馒头”,走路得拖着腿;足跟疼得不敢沾地,早上起床得先扶着墙缓半天;要是拖得久了,踝关节还会慢慢变形,扛工具、爬梯子都成了奢望。

  而从中医角度看,类风湿多与寒湿瘀阻、气血不足相关,用中药温通散寒、补养气血,往往能缓解僵疼,让关节慢慢灵活起来。

  王振亮教授每周通过云太医平台,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接诊了很多这样的类风湿患者,大家如需预约,可到“云太医”小程序上搜索“王振亮”教授即可挂号进行互联网诊疗。

43.jpg

  有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姓王,是装修师傅,常年在工地铺瓷砖、刷墙,类风湿病史4年。最近半年症状突然加重:每天早上膝关节晨僵得1个半小时才能伸直,蹲下来贴瓷砖时,膝盖像“卡了石子”一样疼;足跟也肿,走两步就钻心疼,阴雨天更是疼得夜里睡不着;之前贴了不少消炎镇痛膏,皮肤过敏起疹子,吃布洛芬又总胃疼,听工友说在王振亮教授这里调好了,才通过“云太医”小程序找到王教授。

  互联网诊疗时,教授发现他舌淡紫、苔白滑。结合他常年在潮湿工地干活、冬天露天作业的经历,属于中医“寒湿瘀阻、气血不足”之证——寒湿从皮肤侵入关节,瘀在脉络里;长期扛重物、弯腰干活,耗光了气血,关节没了气血滋养,寒湿更难排出去,僵疼才越来越重。

  于是为他开了以下方药:威灵仙、桂枝、当归、黄芪、杜仲、牛膝、炙甘草

  辨证思路:

  该患者因长期在潮湿工地接触水泥、雨水,寒湿之邪从关节侵入,缠在膝关节、足跟脉络;又因体力劳动繁重,气血被过度消耗,“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血不足就没法推动寒湿排出,反而让瘀滞加重;久痛还耗伤肝肾,关节失养更易变形,形成“寒湿瘀阻+气血亏虚”的循环。治疗需以温通寒湿、活血化瘀、补气血养肝肾为主,既要把关节里的寒湿“赶”出去,又要补上耗损的气血,让关节有滋养、不反复。

  1.温通寒湿,解关节僵疼

  方中威灵仙是“祛寒湿通关节的好手”,能深入膝关节、足跟的缝隙,把缠在里面的寒湿浊邪“拔”出来,缓解肿疼;桂枝温通经络,像“暖炉”一样给关节升温,让寒湿瘀滞慢慢化开,尤其适合患者遇冷加重的情况;两者搭配,一祛一温,快速减轻膝关节、足跟的僵疼,让患者能慢慢蹲、慢慢走。

  2.活血化瘀,通气血堵滞

  当归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不像单纯活血药伤正气,能把关节瘀滞的气血打通——患者膝关节的肿、足跟的疼,本质是气血堵了,当归能慢慢化掉瘀块,让肿消退、疼减轻;同时它还能滋养筋脉,避免瘀久伤骨,预防关节变形。

  3.补气血、养肝肾,固根本

  黄芪补气力强,能补上患者常年劳累耗损的正气,“气足才能推湿走”,让气血能顺畅送到关节,帮威灵仙、桂枝排寒湿;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针对久痛耗伤的肝肾,像给膝关节、足跟“加支撑”,减少阴雨天的不适;炙甘草调和诸药,还能护胃,缓解患者之前吃止痛药的胃部不适。

45.jpg

  患者服药12天后复诊,说:“早上膝关节晨僵缩到40分钟了,蹲下来贴瓷砖不用再咬牙忍疼,足跟也不肿了,能正常走路扛工具!”继续调治1个半月,晨僵缩短到20分钟,阴雨天没再疼醒,复查C反应蛋白从38mg/L降到16mg/L,炎症指标明显好转。

  中医药调类风湿,讲究“先祛邪再扶正”:先把关节里的寒湿瘀滞清出去,再补气血养肝肾,让身体从“易招寒湿”变成“能抗寒湿”。但要注意,每个人的工作环境、受累关节、气血亏虚程度不同,方药得辨证调整。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况怎么办,想要找王教授调理,可到“云太医”小程序上搜索“王振亮”主任即可挂号看诊,帮你辨证开方,出一个针对性的调理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