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山东将允许重点人才越级评聘职称
舜网-济南时报 2022-01-15 07:48:50
1月14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黄河记者从现场获悉,近年来,山东已为科研人才兑现奖励超1亿;2021年,山东支持科技创新资金达132亿元。按照《规划》,山东力争到2025年科教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21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达132亿元 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要达50%
山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从资金支持上可见一斑。1月14日,新黄河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以来,山东连续三年保持大规模创新投入,2019—2020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每年都达到了120亿元,是2018年的3.75倍;在此基础上,2021年又增长10%,达到了132亿元。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山东将保持“高强度”的财政科技投入,最大限度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激发创新活力。
就重点布局的研发方向,《规划》提出,围绕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围绕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催化科学、合成生物学、量子通信等领域,加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研究力度,在关键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围绕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现代交通、新材料等6大技术方向。围绕“十强”产业重大应用场景,深入实施“氢进万家”、北斗星动能、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一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按照目标,山东力争到2025年科教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具体指标设置上,山东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首次提出了基础研究在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等指标,比如,到2025年,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要达8%。更加突出结构性,提出到2025年,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为70人,每万家企业法人单位中高新技术企业数为90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件等指标。更加突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2%,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为6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等指标。
已兑现科研人才奖励超1亿 重点人才评价将允许越级申报评聘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人才资源最富集的创新主体,在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激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具体而言,山东将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注重多元评价,加大创新成果、效益评估、专利发明的权重;对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人才,以“科学研究全周期评价”代替定期评价,鼓励科研人才“十年磨一剑”;鼓励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实施专家推荐制;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打破人才评价“一步一步爬台阶”,允许越级申报、评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人才评聘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
山东将强化人才薪酬激励。近年来,山东已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才兑现现金奖励超过1亿元。优化高校绩效分配机制,要求奖励性绩效占绩效工资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5000余名高层次人才享受政策红利,有效调动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
下一步,山东将探索将高层次人才认定权下放给用人单位,对基础研究人才建立以稳定性工资为主的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
支持山大等部属高校在若干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山东将继续发挥好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科学研究生力军、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的重要作用。
比如,山东将建设学科高地,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驻鲁部属高校强化“双一流”建设,力争在若干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点支持15所左右省属高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或国内同类型高校前列;重点建设10个左右基础力量雄厚、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优势学科,打造学科高峰;支持40个左右突出前沿引领的优势特色学科,构筑学科高原。引导高校增设急需紧缺的新兴交叉专业,着力发展一批新工科专业,开设一批新医科专业,布局一批新农科专业,建设一批新文科专业。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面向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建设一批省级英才培养基地,形成国内较高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规划》,为保护知识产权,山东将加快推进出台“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专利条例”,构建有序衔接的法规体系。
打造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 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唐波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主动融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洋强国、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战略,强化济南、青岛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形成与京津冀、长三角南北联动、引领黄河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打造以陆海统筹为鲜明特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按照《规划》,山东将力争到2025年,打造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国际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山东将深入实施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行动,全力构建1家国家实验室、30家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左右山东省实验室、30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提升对接国家战略的能力。比如,国家实验室层面,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围绕国家重大任务,跨单位、跨体制组建核心团队开展协同攻关,尽早入列国家实验室。
山东还将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山东路径,健全揭榜制、赛马制、竞争择优、定向委托等攻坚机制,实行技术总师负责制。
唐波表示,力争到“十四五”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源等领域研发150项左右具有牵引性、支柱性的重大创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在高速列车、现代种业、海洋观测、高性能服务器等领域实现领跑。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