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重大突破 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

舜网-济南时报 2022-02-19 07:01:00

  “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重大突破 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

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叙述战国时期齐国教育和学术中心“稷下学宫”时写下的话。彪炳史册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的。2月18日,新黄河记者从2021年度全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经过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五年的考古发掘,“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得重大突破,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

“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重大突破 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

  从文献开始寻找

  稷下学宫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献虽对其位置多有记载,但其遗址究竟何在,却一直不为人知。如果能从考古学意义上确定稷下学宫的位置,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寻找稷下学宫,线索当然来自文献。据十六国时期南燕国临淄人晏谟所撰《齐地记》所载:“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趾往往存焉”,“临淄城西门外,有古讲堂,基柱犹存,齐宣王修文学处也”。为了配合遄台路建设,也为了寻找稷下学宫遗址。从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以郑同修为领队的考古队,对齐故城大城及小城西侧进行了大规模的详细勘探,考古队在大城西门外侧发现大面积汉代聚落,在小城西门外侧发现大规模夯土建筑基址群,共计14个单体建筑基址。2020年,以孙波为领队的考古队又对小城西门外侧建筑基址群中的5号基址进行了试掘,证实其属于长条形大型夯土基址,并在发掘区西侧发现了打破建筑基址的灰坑,出土了大量齐刀币钱范残块。

  但是,仅凭十余个建筑基址的发现,还无法认定这是稷下学宫遗址所在。2021年任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考古队领队的董文斌告诉新黄河记者,“突破口出现在2020年,考古队首先将整个遗址重新勘探了一遍,然后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出土钱范的位置和建筑遗址是什么关系?二是建筑群是不是有围墙,其整体布局究竟是怎么样的?”

  幸运的是,考古队很快发现,建筑基址群的南、西、北三面外围有壕沟,南壕沟内侧残存墙垣,与齐故城小城之间没有壕沟,但发现一条南北向道路,北接小城西门,南面可能通向小城南门。同时发现建筑基址群外围壕沟与小城城壕相通,两者形成一体格局。而且在南墙垣和11号建筑基址之间发现一片东西向的广场。至于出土钱范的遗址,则打破了原来的建筑基址,属于战国晚期。

“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重大突破 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

  种种证据都指向“稷下学宫”

  董文斌说,对建筑基址的勘探和发掘让考古队员认识到,这些建筑原本的墙体很宽,“在2019年和2020年的发掘中,我们都发现了大量的铺地砖和少量螺钿装饰的建筑构件,证明这些建筑规格较高,而且建筑基址的墙体中预先埋设了排水管道,因此该建筑群是一体化设计、建造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经过硬化处理的广场,“我们对广场下的土层进行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为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90年,这个年代正好略早于齐桓公(田午)时期。史料记载稷下学宫始于齐桓公(田午),因此碳十四测定和文献记载的时间也很吻合。”

  在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考古发现专家论证上,有专家表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钱范,这里会不会是一个大型铸钱作坊?对此董文斌表示,2021年考古队专门对出土钱范的位置进行了详细的发掘,“没有发现任何和铸钱作坊有关的遗迹,因此我们判断,出现如此多的钱范,很可能是从他处的铸钱作坊运来的,因此可以排除这片建筑群是铸钱作坊的说法。”

  还有的专家认为这些建筑群可能是兵营,但是董文斌认为,兵营完全没有必要有这么厚的夯土墙,这么高规格的建筑,“但它又和宫殿距离很近。文献曾有记载,说稷下学宫著名的淳于髡一天之内曾七次去向齐王引荐贤士,一天能往返宫殿七次,也说明稷下学宫和王宫的距离很近。”

  有关稷下学宫与宫殿的位置关系,颇能一窥稷下学宫在当时的地位、功能和某些历史“玄机”,董文斌说,“此处建筑群紧贴小城而筑,小城城壕直接把其圈护在内。可见两者是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的,当初田氏代齐后把宫城从大城内迁到小城时,就决定了同时兴建稷下学宫,既把这家官学置于肘腋之处,便于利用和控制,也将之与中枢相隔,内外之间判然有别。从这样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到,田氏代齐迁都与建设稷下学宫并举,争霸天下的雄心昭然若揭。”

“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重大突破 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

  2022,发掘继续

  董文斌表示,近五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可知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为整个齐故城西墙及南墙外侧唯一一处战国时期高等级的院落式建筑群。该建筑基址群东与齐故城小城相接,南宽北窄略呈直角梯形,东西最宽约210米、南北长约190米,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共发现四排建筑基址。建筑基址群处于封闭区域内,外围有墙垣与壕沟,其中壕沟与小城城壕相接为一体,建筑基址群与小城之间发现道路,向北通往小城西门,向南通往小城南门。

  “这处建筑基址群从位置、形制、建筑格局和遗物上讲,都与历史时期的辟雍太学等设施存在相当的一致性。同时经过发掘可知,院落内最南侧一排建筑基址形制上有变化,不再都是长条形的,有方形的,有连廊,还有广场,有力地补充了其北侧排房建筑功能的单一,因此这处建筑基址群的性质更应该与稷下学宫这类官学建筑相关,加上城墙的发现,更坐实了学宫之宫的称谓。”

  值得一提的是,穿过该建筑遗址中部的乡间道路至今都被称为“黉大道”,由此路进入村庄的大门名为黉门。“黉”的意思是学府,此处道路及门址名称至今仍沿用“黉”,很可能是当年关于此地的记忆保留下来的结果。

  董文斌表示,种种迹象表明,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应该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稷下学宫。2021年考古队已经确定了稷下学宫的东墙垣的存在和南门的位置,董文斌说,“2022年我们将继续对南门进行完整揭露,并且寻找西墙垣和北墙垣,此外还将发掘遗址内的建筑基址,进一步探明这些建筑的具体用途。”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钱欢青 责任编辑:田艳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