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4-11-21 06:40:33
本报11月20日讯 今年是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35周年。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持续推进引黄济青工程管理提质增效,全力保障胶东地区用水安全情况。如今,引黄济青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黄水东调工程联合调度运行,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优化配置,形成“三水四线”调配水格局。35年来,工程累计引水132.57亿立方米,为全省44%以上GDP提供了水资源支撑,受益人口超2300万人。
引黄济青工程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是为解决青岛市及工程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生态补水而投资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远距离调水工程。工程自滨州市博兴县打渔张引黄闸引取黄河水,至青岛白沙河水厂,全长290公里,设计年调水规模1.03亿立方米。工程于1986年4月15日开工建设,1989年11月25日建成通水。2014年—2020年,为从根本上解决工程进入老化期输水效率和能力下降问题,省委、省政府立项实施了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推动实现工程面貌、运行效率、安全保障等多方面提升。
建成通水以来,引黄济青工程充分发挥优化水资源等方面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赢得了“黄金之渠”的美誉。比如,供水效益显著。35年来,工程累计引水132.57亿立方米,其中,调引黄河水88.4亿立方米、长江水37.85亿立方米、当地水6.32亿立方米;累计配水93.61亿立方米。为全省44%以上GDP提供了水资源支撑。从供水区域看,工程由设计初期主要为青岛市供水,扩展为供水青岛、潍坊、烟台、威海、东营5市32县市,受益人口超2300万人。从供水时间看,自2015年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联合运行以来,工程年均运行时间超过290天,较通水初期年均运行71天,增长超过300%。从供水规模看,1989年工程调水量为0.67亿立方米,近年来,工程年均调水量达6.44亿立方米,较运行初期增长了近10倍。
再比如,生态效益显著。建成通水以来,工程累计补给地下水量超15亿立方米,促进了工程沿线地下水位回升,压制了碱水入侵,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工程美化绿化,宜绿化地绿化率超过98%,有力发挥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35年来,引黄济青工程帮助广北、寿北、潍北等地区85万人摆脱了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为工程沿线提供农业用水20多亿立方米,扩大改善灌溉面积330余万亩,增产粮食8亿多公斤,有力保证了饮水安全、粮食安全。以今年为例,工程先后为博兴县开展应急抗旱调水11次,累计引水1600余万立方米,为19.68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支撑,确保了粮食稳产增收。
我省下一步将全力抓好调水运行保障,科学制定调水方案,规范调度运行管理,深化数字技术应用,狠抓调水水质管控,加强多工程联合调度,不断优化多水源配置格局,最大限度满足胶东地区客水需求。按照全省骨干水网延伸到哪里、管理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发挥省级水网管理平台优势,深入实施工程标准化管理,持续优化“管养分离”体制,加强河湖岸线保护利用,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切实把山东现代水网管理好、调度好、维护好。同时,还将积极推进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协调推进省、市、县三级水网建设,着力提高水网运行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实施“水网+”行动,加快与现代农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行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