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06-24 10:59:44
近日,载有铝土矿的“瑞发26”轮自山东港口烟台港莱州港区出发,在章丘港完成卸船作业后,又装载1000吨矿建材料,沿着小清河返回莱州港区,随后该批货物经莱州到韩国的中韩班轮航线顺利出海。这标志着山东这条河海通达的“黄金水道”首次实现散货运输“重去重回”,成功打通“国内企业-内河-海运-国际市场”双向全供应链、物流链服务模式,大幅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加快建设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港口力量。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全长237公里(通航段169公里),是山东省内河航道布局规划“一纵二横、三干多支”航道网中的核心“一横”,有效串联起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大工业城市,为济南、淄博等内陆地区开通了一条河海通达的“黄金水道”。2020年小清河复航工程启动伊始,烟台港便主动与山东海河港口集团对接,深入研究物流路径设计,提前布局“新量”市场。2023年8月,山东省政府出台《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烟台港、渤海湾港对照“加快推动小清河与潍坊港、广利港、莱州港、龙口港海河联运”要求,迅速成立项目攻坚专班,密切关注复航以及市场动态,成功争揽集装箱、铝土矿货源,并于当年9月完成小清河首次重载通航,搭建起“沿海港口-江海联运-内河接卸”全链条物流服务体系,助力小清河2024年2月全面通航。今年3月,经交通运输部批复,“打造小清河河海直达新航线创新经济高效河海联动集疏运新模式”正式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为推动小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提升小清河复航经济效益,烟台港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始发港等优势,通过“四集成、一平台”,积极布局综合物流网络,深挖货源市场潜能。依托莱州港区邻近小清河入海口和深水泊位、专业服务优势,营销团队联合山东远洋、山东水运等合作伙伴,主动深入小清河流域腹地,精准摸排沿岸产业布局与物流需求,成功开发回程货源,与铝土矿去程货形成“重去重回”物流模式,即几内亚铝土矿在烟台港莱州港区卸船,搭乘山东远洋船舶沿小清河抵达章丘港卸船,并装载当地货源返回莱州港区换乘海船,通过中韩班轮航线出口,构建起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河海直达运输体系,实现“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韩国航线与国内内河无缝衔接,把“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据测算,内河水运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的显著优势,按年运量4000万吨计算,小清河水运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6万吨。同时,内河水运的综合成本是公路的1/7、铁路的1/3。
自小清河正式通航以来,运输规模持续扩大,货物种类也从最初单一的铝矾土、方解石拓展到涵盖工业原材料、建筑材料等30余个品类。河海联运、河海直达的模式,形成“航运带动物流,物流拉动产业,产业推动合作”的经济循环链,成为连接省会经济圈、贯通鲁中地区、衔接渤海湾的陆海联运枢纽,为济南、淄博等内陆城市拓展对外开放格局提供了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