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11-08 07:08:04
本报11月7日讯 今天,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据悉,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高水平建成运营全国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5.1%、深度转型率达47.8%;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89.9%、72.1%,全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济南等6市入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我省突出“点线面”同步发力,打造形成全方位、多层级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格局。推动“点上企业树标杆”,培育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49家、领航级智能工厂2家、“数字领航”企业18家,企业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5%、生产效率提升30%、运营成本降低25%以上。推动“线上行业强示范”,聚焦产业链上下游推进数字化协同改造,创新实施“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试点,累计启动项目185个、拉动投资超13亿元,在装备制造等15个重点行业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推动“面上区域有样板”,支持青岛等3市入围国家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济南等6市入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一,带动11个重点行业、3000余家中小企业深度转型。
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平台3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40个
我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累计开通5G基站27万个,济南、青岛入选全国首批5G应用“扬帆之城”,青岛入围全国首批1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实现工业领域5G网络深度覆盖,为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梯次培育体系,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平台3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40个、国家级“双跨”平台6个,国家级平台数量居全国首位,卡奥斯连续6年蝉联动态评价榜首、浪潮云洲居全国第四,省级以上平台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聚焦建强用好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探索形成“企业端”视角、“柔性化”展示、“一码游”服务3个首创性做法,打造数字化转型“体检站”、搭建解决方案“大超市”、办好供需对接“会客厅”,累计汇聚优质服务商930余家、产品方案3000多个,赋能企业超2.2万家。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量居全国第2。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普及提升培训,加大“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供给,有力解决中小企业“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难点问题。
集聚人工智能骨干企业1124家,相关产业规模占全国9%左右
我省瞄准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高地,一手抓技术供给、一手抓赋能应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确保山东人工智能应用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印发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围绕高端装备等领域,逐一明确赋能应用方向、具体目标和重点支撑模型。省级财政统筹整合10亿元资金,其中,今年新增2亿元,全面优化模型券、语料券等奖补政策,对入选大模型项目、行业语料库重点项目,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150万元奖补支持,加快工业语料资源汇聚整合,推动大模型在垂直领域落地应用。同时,设立20亿元总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齐头并进、加力提速。
提速提质培育关联产业。目前,我省集聚人工智能骨干企业1124家,相关产业规模占全国9%左右。聚焦语料数据产业,按照“一行业一语料库”目标,加快建设国家公共语料库服务平台山东分平台,培育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试点(DCMM)企业1998家,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聚焦智能体产业,加力发展以人形机器人、网联汽车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以数字人、虚拟人为代表的软体智能,今年1-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3%,珞石机器人加速“机器人+AI”落地,发布轮式双臂、关节臂系列新产品,优宝特人形机器人在动态平衡、极端环境适应等关键技术上取得全球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