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闪电评论丨片区协同绘新卷 乡村振兴谱新篇

闪电新闻

2025-11-17 15:27:06

  当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在广袤田野上徐徐铺展,如何将宏大的国家叙事转化为鲜活而具体的生动实践,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为新征程上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清晰的实践路径。这不仅是对乡村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千万工程”宝贵经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闪电评论丨片区协同绘新卷 乡村振兴谱新篇

  在齐鲁大地上,一场以片区共建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同以巧手编织锦绣,将散落的村庄串联成链,勾勒出一幅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共富共美的崭新画卷。

  片区化之“势”,在于其顺应了乡村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一招。中国乡村千差万别,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各异,“一刀切”的政策往往难以落地见效。片区化推进的精髓在于“分类有序”,强调尊重差异、倡导因地制宜,引导资源向优势区域精准聚焦,有效避免了“撒胡椒面”式的低效投入。从哲学层面看,这一思路体现了从孤立、静止地看待乡村发展,转向联系、动态地把握区域演变规律,彰显了系统思维和协同理念。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片区化推进要求跳出单个村庄的局限,将各个村落置于更大的地理单元、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格局中考量,通过规划连片实施、设施连片建管、产业连片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从而在更大空间尺度上重塑城乡关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山东遴选2070个片区,覆盖1.8万余个行政村,正是对这一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积极践行。

  片区化之“道”,在于其深植于“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并实现了理念的升华与路径的拓展。“千万工程”历时二十余载,其重要方法论之一就是坚持循序渐进、由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片区化推进可视为该经验在新阶段的深化拓展和集成应用,其不仅是人居环境的连片整治,更是党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治理的全面联动与系统提升。山东的实践鲜明体现了这一点,注重“党建联建”以强化组织保障,“资源整合”以激活沉睡资产,“产业融合”以延伸价值链,“人才聚合”以汇聚智力支撑,“文化和合”以凝聚乡风文明。这种“道”的传承与创新,使得片区化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叠加,而是致力于催生化学反应,旨在构建一个个“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正如招远大户庄园的“统分统”经营、沂水“陌上花开”片区的联合党委实体化运行,都在探索如何将分散的个体和资源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发展合力,展现出片区化之“道”的强大生命力。

  片区化之“术”,在于其探索出一系列精准施策、有效推进的实践方法与运行机制。好的理念需要扎实的举措来支撑。山东片区化实践的“术”,体现在精准的“划”与科学的“推”。在划定片区时,充分考虑了距离、功能、产业的相近性,以及骨干村的带动能力,确保了片区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潜力。推进过程中,一方面强化政策供给,通过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以片区建设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施意见》等顶层设计,构建起支撑体系;另一方面创新实施机制,如费县“点石成金”片区的“强村公司+共富工坊”模式、滕州“龙湖月色”片区的专业公司运营与利益联结机制等,都旨在破解资金、人才、市场等要素瓶颈,可视为行之有效的“妙术”。这些具体而微的探索,将宏观战略分解为可操作、可复制的战术动作,使得片区化建设有章可循、有径可走。推进片区化必须下“绣花”功夫精雕细琢,既要加强宏观指导,也要鼓励基层大胆闯、大胆试,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片区化之“效”,最终要体现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造福农民。片区化推进的成效,不仅要看产业有多强、环境有多美,更要看农民的“钱袋子”是否鼓起来,精神文化生活是否丰富起来,治理是否更加有效。从荣成“好运成山”片区的精品民宿集群带动群众增收,到巨野董官屯镇以工笔牡丹画产业实现“培训+就业”“书画+旅游”协同发展,再到章丘“明山绣水”片区探索“一卡两化三队伍”基层治理方法,其核心都在于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直接地惠及片区内的广大农民。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得片区化建设超越了单纯的经济范畴,赋予了深厚的情感温度和扎实的群众基础。当片区的发展真正与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乡村振兴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才能行稳致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是齐鲁儿女在新时代交出的新答卷,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路径的积极探索。实践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善于在统筹兼顾中寻求突破;必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其内生动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展望未来,随着片区化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丽画卷必将在齐鲁大地乃至更广阔的区域渐次铺展,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贡献更多的山东智慧与力量。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因为片区的科学擘画而焕发出无限生机。(文/蔺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