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2025-11-17 16:38:23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面展现济南市产业链发展成果,传递工业发展“后劲与信心”,近日,鲁网“‘链’式集群 泉城蝶变——济南产业链发展一线调研”活动深入火热的项目建设现场,通过媒体视角立体呈现产业链升级路径、实践成效与未来潜力。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祝令方)智能手环实时监测睡眠质量和运动数据,智慧农业根据温湿度自动调控作物生长环境,汽车辅助驾驶借助激光雷达构建三维路况模型……随着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人类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已被重新定义。
如今,随着AI浪潮的推动,传感器已然步入智能化时代。在济南市历城区,一片以智能传感器为支点的产业园区正加速崛起。近日,“链”式集群 泉城蝶变——济南产业链发展一线调研活动走进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感受传感器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重工转型“芯”路 破局产业新篇
历城区曾经是典型的重工业集聚区。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推进,近年来,历城区将发展重点转向数字经济领域,并将智能传感器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高标准打造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成功推动济南传感器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
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总投资约39亿元,总占地面积约408亩,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作为山东省首个聚焦传感器全产业链的专业园区,该园区致力于覆盖传感器产业从研发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环节。
园区以晶谷研究院等已落地的高能级科研机构,以及和普威视等一批传感器龙头企业为核心,目前已吸引30余家企业入驻,如一块“磁石”般迅速打造产业集群,实现从“点”到“链”的突破,形成从原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闭环,构建起区域完整的传感器产业生态,助力关键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随着园区稳步建成以及入园企业的口碑集聚效应,越来越多的传感器领军企业和具有潜力的企业纷纷来到历城区发展,为这片旧时的老工业区注入源源不断的“芯”动力。

场景拓展赋能 产业双轮驱动
作为济南市“超算科技城”数字经济板块五大核心园区之一,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的目标,就是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集群与数字经济高地。
目前,产业园横向拓展多元生态,围绕智能传感器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构建从工业到民用的智能装备生态;构建数字家庭全场景生态,聚焦三大核心方向,实现“感知层-交互层-服务层”全栈技术覆盖;拓展多元应用场景,打造跨界融合生态。
同时,产业园纵向构建垂直生态,以传感器研发为核心,实现“材料创新-芯片制造-智能应用”全链路整合。上游,中晶芯源专注碳化硅单晶和衬底产品,率先量产6英寸碳化硅晶圆,联合山东大学研发新型传感器材料;中游聚焦芯片智造,形成“设计-制造-封测”闭环生态,中晶芯源建成8英寸MEMS特色工艺产线,满芯科技掌握先进封装核心技术;下游拓展终端应用,深化“传感器+”技术融合,卡特加特自主研发数字中控系统及主机,打造数字家庭AI中枢平台,通过自研多模态传感融合算法实现家居设备自适应联动,覆盖百万家庭用户,凌宇智控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开发高精度空间感知解决方案,实现毫秒级响应的动态追踪与交互。
园区打造智能传感器创新应用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算力+科研+产业”融合生态圈。此外,济南市政府与山东大学共建济南晶谷研究院,以“一院三链三圈”生态体系为核心,推动“晶体材料—芯片模组—装备应用”产业链构建,形成研究院与园区企业协同发展的集聚格局。

践行双碳使命 深耕绿色园区
作为一家肩负区域产业发展使命的产业园区,平衡“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不仅是对国家“双碳”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推动园区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同时也是履行社会责任与担当的生动体现。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园区从项目源头便严格把控,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绿色招商与准入机制。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园区更是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长期发展战略之中,计划在园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建筑屋顶部署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打造“光伏+园区”的示范项目,为园区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支持;同时,积极采购绿色电力,不断提高绿电在园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使用比例,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当前,济南市正处于工业强市建设关键跃升期,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将乘势而上,依托产业生态,重点布局新兴领域,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共进,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延伸,为济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