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2025-11-17 16:39:54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面展现济南市产业链发展成果,传递工业发展“后劲与信心”,近日,鲁网“‘链’式集群 泉城蝶变——济南产业链发展一线调研”活动深入火热的项目建设现场,通过媒体视角立体呈现产业链升级路径、实践成效与未来潜力。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祝令方)“商业航天”是具有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我国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今年,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被再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将其视作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11月8日,在“IN济南 遇未来”城市推介会空天信息产业专题推介环节,济钢集团作为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链“链主”企业,成功签约8个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项目和1个产业基金,以“链主”担当为济南空天信息产业生态建设注入新动能。
当下,济南顺应信息产业变革趋势,进军空天信息产业,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商业航天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而投身于此的济钢从造钢铁到造卫星,这个跨越堪称传奇。近日,“链”式集群 泉城蝶变——济南产业链发展一线调研活动走进济钢集团,探访其如何助力济南打造空天信息产业新城。
从钢铁巨人到空天链主
济钢集团始建于1958年,作为我国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它曾是钢铁行业当之无愧的“巨人”。随着时代变迁与产业升级需求, 2023年6月,济南卫星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曾经的钢铁巨头,迈向了“造卫星”的新赛道。
如今,其业务已广泛涵盖卫星总体设计、卫星 AIT(总装集成测试)、卫星应用等多个关键领域。据山东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济南卫星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广庭介绍,济南卫星总装制造基地被列为山东省《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并于今年2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关于民用卫星制造项目核准。

在过去,为了采购一颗精密部件,常常需要跨越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路程,历经多轮复杂且耗时的辗转协调。长途运输不仅带来高昂的物流成本,更伴随着部件在途中受损的风险,每一步都充满不确定性。
而如今,随着本地卫星产业园建设进程的有序推进,这样的局面将被彻底改变——待园区成功集聚起一批优质配套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后,企业采购模式将迎来质的飞跃,前一日下单,次日即可收货,甚至有望达成“当日达”的高效配送。
近年来,济钢集团坚决扛起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链“链主”企业重任,已构建起覆盖中央、省、市、区县四级政府部门,以及航天科研院所和商业航天头部企业的合作网络,已在火箭、卫星、精密制造领域形成产业基础,具备卫星总装、空间行波管研发生产等关键环节制造能力,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万亿赛道的济南力量
在卫星领域,济钢集团建成省内唯一卫星总装产线,是山东省内首个柔性化、智能化卫星制造产线,在技术路径上,项目突破传统站点式总装模式,采用自动化产线与柔性制造系统,可将100kg至500kg级卫星的AIT周期大大缩短,同时降低装配与测试环节人工成本,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制造卫星的目标,当前年产可达20颗小卫星,3年内实现100颗500KG以下小卫星。
济钢的雄心远不止于此,孙广庭介绍,未来公司计划以整星总装为核心,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星载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同时以“数字济南”建设为牵引,大力“打造应用场景”,将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交通、环保等领域,让太空数据真正服务社会。
济钢“造卫星”,是济南深耕空天信息产业的缩影。
近年来,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赛道快速涌现。面对万亿级市场,早在2021年,济南就出台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启济南空天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历程。今年,济南工业强市顶层设计迭代,从“十大链群”跨越到“13+34”产业链体系。最新版“13+34”体系里,新增了空天信息这个标志性产业链。
从钢铁巨人到空天信息,从单点突破到链式集群,济南正以卫星产业为支点,撬动一场关于城市进化与产业革命的深刻变革。
济钢集团将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其“链主”企业的资源整合与产业引领优势,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共同助推济南加速崛起为全国空天信息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济南造”卫星闪耀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