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打着维修幌子给无人机“黑飞”开后门?民警:真“刑”

法治日报微信公号

2025-10-27 06:53:44

  近期,某网络交易平台有商家以“无人机维修调试”为幌子,实则通过境外非法软件提供无人机“代破解”服务,以解除无人机禁飞区和限高设置的限制。

打着维修幌子给无人机“黑飞”开后门?民警:真“刑”

图为嫌疑人与客户聊天记录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民警在网络巡查中发现这一状况后,在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的指导下,抓获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的薛某,当场查获多台用于作案的电脑、手机等设备。

打着维修幌子给无人机“黑飞”开后门?民警:真“刑”

  据薛某交代,他曾从事无人机维修工作。一次偶然机会,有客户咨询能否提供“破解”服务,于是薛某便通过网络渠道获取该款境外非法软件,并利用发送软件、远程控制等方式,帮助客户“隔空”破解无人机。见有利可图,薛某还在网络平台发布推广信息,以500元至1500元不等的价格提供有偿“代破解”服务。截至案发,共完成27次破解,非法获利2万余元。

打着维修幌子给无人机“黑飞”开后门?民警:真“刑”

  图为嫌疑人在某平台上架的服务

  目前,薛某因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打着维修幌子给无人机“黑飞”开后门?民警:真“刑”

  图为薛某被警方抓获

  那么,为何“职业代破解”无人机系统涉嫌犯罪?破解无人机系统又会产生哪些危害?如何合法飞行?记者就此专访闵行公安分局承办民警鄢子祺,解读此案背后深意。

  1.对无人机所有者提供解除禁飞、限高等服务,会造成哪些危害后果?对此,警方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正规企业生产销售的无人机自带飞行控制系统均限制特定区域起飞或限制飞行高度。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总量快速增长,破解无人机禁飞、限高等限制进行的“黑飞”行为时有发生。

  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和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未经批准操控无人机在管制空域内飞行,侵害无人机飞行的管理秩序,以及管制空域及地面的公共安全利益,不能简单以未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作为判断标准。

  随着上海无人机总量快速增长,无人机“黑飞”成为影响航空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风险隐患。8月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启动无人机“黑飞”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未报备、未实名注册、超高飞行等“黑飞”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和城市公共安全,助力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查处“黑飞”案件778起,实名注册登记的飞手、无人机,较整治前环比上升125%和96%。

  2.作为上海警方侦破的全市首起职业提供无人机破解程序服务案件,“职业代破解”无人机系统的行为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违反国家规定,从事破解无人机后台禁飞区、限飞区,空域保持能力限制,后台数据自动报送等无人机安全控制相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活动,造成危害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2项(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2项),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无人机安全控制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影响无人机安全控制相关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4项(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5项)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实施上述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的,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八十五条第2款、第3款立案追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述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重点打击以营利等目的专门从事该类行为的人员,即“职业代破解”人员。对于无人机机主非法破解本人所有无人机安全系统信息系统且实施“黑飞”的,破解行为作为“黑飞”行为的严重情节予以考量。

  3.“随便找片空地就能飞”是不少市民使用无人机的常见误区,市民群众应该如何安全合法飞行?

  无人机并非“想飞就能飞”,每一次违规升空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无论是保障自身与他人安全,还是维护空域秩序与国家安全,遵守飞行法规都是首要前提。

  建议大家在购买无人驾驶航空器后,要第一时间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https://uom.caac.gov.cn),进行实名注册登记以及器具备案,严格遵守禁飞区、限高等管理规定,共同守护城市空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