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客户端
2025-10-27 14:42:17
央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记者刘保奇)“我找到几个矿点,肯定能出不少货。”安徽人陈斐为了淘金,毅然辞掉工作,揣着“淘金梦”奔赴重庆。
在群内发布这条消息时,陈斐正“躲”在河边的车里蹲守。他翻着天气预报算准了时间,“下午雨停了,我就能下河淘金。”
2025年10月,黄金国际现货价格屡破纪录,一度冲上4350美元/盎司。这股淘金热的背后,藏着不少淘金者没意识到的法律风险。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出台《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
对此,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郭聪律师表示,黄金属于国家规定的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很多淘金者觉得,在河道淘点砂金只是个人行为,但这种行为已涉嫌违法。
作为一名淘金者,陈斐回忆,那天雨停后,他用手摇设备淘了半天,最终收获约1克黄金,按当天市场价计算,能卖500元左右。他遗憾地说:“要是不下雨,我肯定能淘到更多。”
淘金者:“干了几个月,亏得一塌糊涂”
窗外,雨噼里啪啦地下个不停。安徽人陈斐缩在汽车里,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打字,在群里探讨淘金经验,因为有人在淘金群晒出装着细碎金粒的小玻璃瓶。
陈斐的车内,藏着他的“淘金梦”。后座上,一个矿泉水瓶和铁铲“平躺”在那里。为淘金,他专门找人定制了“淘金利器”,那是一套崭新的虹吸淘金设备。他告诉记者,这套设备花了几千元,因为没找到较好的淘金点,至今搁置在家。
“我连装金子的矿泉水瓶都提前准备好了,但这雨下起来就没完,根本没法开工。”几个月前,他辞掉工作,把“淘金”从爱好变成了全职。在他看来,这已不仅是爱好,更可能是一条出路,“等摸透了门道,以后肯定能赚上亿元”。

陈斐在群内发的淘金现场图(央广网发)
陈斐主要靠淘金盘在河道溜槽选金。业内人士介绍,黄金的赋存状态分为三种:一是现代河道和古河道的金粒,这种叫做砂金,采用方式是淘金船或溜槽选金;二是黄金赋存于岩石中,是一种可见的明金,这种取金方式要打巷道开挖出金矿石,然后重选或浮选;三是黄金赋存于泥土、风化层中和古地层中,黄金呈离子状态不可见,选取的方式是用化学方法,如堆浸法或生物选金。
在淘金热背后,社交平台成了淘金者们的“聚集地”。记者调查发现,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不少人组建了淘金交流群,群里的人每天分享“踩点经验”和淘金技巧,甚至有人发布标注着地点的“淘金地图”。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名主播每天准时在直播间介绍淘金经验,并在粉丝群里分享河南、吉林、江西等省份的金矿分布图,细致地给群成员讲解金矿分级、典型金矿床(含共伴生金矿)的特征。这吸引了不少像陈斐这样的新手加入。
但是,群里人也不全是盲目跟风。一名资深淘金者提醒大家:“别轻易相信网上的淘金地图,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能轻易查到的矿区,早就被人翻遍了,根本轮不到你们。”
上述那位主播也不时在群里发布“风险提示”:“没干过淘金的新人,别着急买虹吸、探盘这些设备,先干满3个月再考虑。这行不是靠冲动就能做的,需要沉淀,还特别费体力。如果有人劝新手买设备,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投资有风险,创业需谨慎。上班的人要先好好工作,等明年春暖花开了,再找机会大干一场,现在在家多做些攻略就好。”
对于资深淘金者和主播的提醒,陈斐视而不见。他说,自己投入很多,根本没法停下来,因为他为踩点就跑了五六千公里,这还不算油费和设备费。“我干了几个月,亏得一塌糊涂。”他向记者说。
商铺老板:“金价上涨,淘金工具热销”
段鹏与陈斐同在一个“淘金群”。段鹏透露,他同事淘金已有3年时间,在这行赚到了钱。“他说算是‘上岸’了,之前他和其他淘金者一样,常年在各地淘金。”段鹏说。
今年59岁的段鹏,儿女早已成家。无家庭负担的他萌生了通过淘金赚取养老费的想法。他告诉记者,原本他计划摩旅,到各地看看风景,现在选择做淘金这行,就当是换一种方式去“旅游”了。
为了能在淘金上有所收获,段鹏做了不少准备。他不仅一直研究潜在的金矿点,还关注短视频博主分享的人文地理知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等内容,以此辅助判断矿点的位置。然而,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段鹏发现,淘金者的数量明显减少了。“我了解到,这行受季节影响很大,一年就能干8个月左右,天冷就不适合户外作业了。”他说。
记者注意到,段鹏等人所在的“淘金群”,成员人数已超千人。在群里,部分成员实时分享自己的淘金收获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矿点。偶尔,他们也发布淘金的现场图片,让群内其他成员直观了解淘金场景。同时,有人在群内抱怨,他们说在淘金过程中投了不少钱,最后却一无所获。
随着淘金热潮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淘金工具在网上热销。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多家售卖淘金工具的店铺销量可观,不少商铺已付款人数超万人。其中,一款手摇淘金盘售价不到14元,销量达3000件。“这段时间,金价持续上涨,购买淘金工具的客户明显多了起来,店里的淘金相关产品都卖得很火。”该商铺老板说。

某购物平台售卖的淘金盆(央广网发)
对于普通大众能否通过淘金获得收益,上述商铺老板表示,一些专业淘金者凭借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准确判断出哪些地方可能有金子,也能淘得到。“如果你没有相关技术,没办法精准判断矿点,那基本就靠运气了。”
记者发现,从群内成员分享的信息来看,大家主要淘金地点集中在河道和废弃矿洞。针对此类现象,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苏德辰表示,从地质特征来看,砂金通常会富集在现代河床、古河道或者洪积层中,尤其是在河流内流速突然降低的侧弯处、基岩裂缝和砾石层底部等位置。如果该区域历史上存在采金的历史或有资料证明有金矿化带(如石英脉等),经自然风化、流水冲蚀后,金元素的颗粒可能被水流搬运并沉积,有一定几率找到砂金。此外,废弃矿洞周边可能残留含金石英脉或矿化蚀变带,但可见的明金极为罕见。大部分岩金需通过破碎、选矿才能提取,个人几乎无法有效处理。
在苏德辰看来,虽然金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但极不平均。从理论上来说,个人可能淘到金子,但实际操作起来效率极低,而且还伴随着巨大风险。另外,少数地区或许存在砂金,但砂金的富集程度普遍较低,加上这些地区经过历史上多次开采,剩余的金粒不仅分散,数量也十分稀少,个人依靠简单设备,很难有实质性的收获。
专家:户外淘金暗藏众多风险
作为一名资深淘金者,李灵对行业现状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坦言,99%的河流中并不存在可供开采的金子,即便河流周边5公里范围内有金矿,普通淘金者难以找到。因为早有专业团队使用虹吸式淘金设备进行密集开采,甚至有人动用挖掘机对河道进行过无数次翻挖,普通淘金者无法再分一杯羹。
“如果行业内的老人不带你,我不建议新手贸然进入这一行,否则会花很多冤枉钱。”他以自己的经历举例,由于长期淘不到金子,他一度怀疑砂金是否存在,“那种持续的挫败感,对人的心理是个极大考验”。

陈斐发布在群内的淘金图(央广网发)
除了行业实操层面的现状,中国金矿资源的分布也有明确规律。据苏德辰介绍,中国金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以下成矿带或成矿区:胶东半岛(如玲珑金矿、三山岛金矿),这是全国最大黄金基地,以石英脉型、蚀变岩型为主;小秦岭地区(河南、陕西交界),石英脉型金矿;滇黔桂“金三角”(如贵州烂泥沟),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青海),与造山带相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东北地区(最出名的是黑龙江),砂金历史丰富,现多转为岩金开采。
在勘探方法上,苏德辰介绍,一是地质填图。分析构造、岩性,识别金矿的有利部位。二是地球化学勘探。采集土壤、岩石样本,用化学分析方法圈定金元素异常区。三是地球物理勘探。含金的地质体与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可以采用磁法、电法、重力法等探测地下含金异常体。四是遥感技术。含金地质体通常受线性的断层和蚀变带控制,卫星遥感技术或无人机技术可以有效识别线性构造、蚀变带。五是钻探与槽探。所有的金矿最终提交报告时,都需要地质工程控制,最广泛的方式是钻探和槽探,以最终验证矿体规模、品位。
在勘探难度上,苏德辰表示,一是埋藏深度大、勘探和开采成本巨大。对于岩金来讲,地表或近地表的金矿多已发现,够一定规模的岩金矿大多数已被发现、开采,深部找矿(>500米)成本高、技术复杂。我国胶东地区的金矿好多已经开采到1000米之下,依靠个人,难度很大。二是成矿复杂。蚀变岩型或微细浸染型金矿的金颗粒极细,难以识别和萃取。三是环保与政策限制。许多金矿区都位于生态红线区、自然保护区,都是禁止勘探、开采的地区。
记者梳理发现,黑龙江、湖南、四川等省均有各类淘金事件发生,包括“借采砂之名,行盗采砂金之实”“‘矿洞淘金’伤亡事件”“‘土法炼金’污染环境事件”“‘网红’带队淘金事件”……
对于淘金者在淘金中存在哪些风险,在苏德辰看来,一是安全风险。比如,矿洞坍塌、溺水、缺氧中毒(如硫化氢)。二是山区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三是健康风险。比如,汞齐化提金导致汞中毒,损伤神经、肾脏。四是化学选矿接触氰化物等剧毒物质。五是法律风险。罚款、没收设备、刑事责任。六是经济风险。设备投入成本远高于淘金收益,绝大多数人血本无归。
政府:未经许可擅自开采属违法行为
在陈斐所在的淘金交流群里,有群成员抛出了一个疑问:“搞淘金这事儿,大家担心会被抓吗?”
面对这个问题,陈斐给出的解答是:“不同地方的管理规矩不一样,有些地区对淘金行为的管控力度非常严格。”
随后,陈斐在群内发布一张“严禁违法淘金”警示牌。该警示牌内容显示:“根据202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县河道内进行违法淘金活动。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未经许可擅自开采属违法行为。若有违反,依据矿产资源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直接用于违法开采的工具、设备以及违法所得,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陈斐发布在群内的“严禁违法淘金”警示牌(央广网发)
根据陈斐发布的图片显示,这张警示牌是康县自然资源局发布。今年6月9日,康县城关镇政府在微信公号发布的《守护河道安全——城关镇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金行为》文章称,甘肃陇南康县城关镇执法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城关镇境内燕子河河道出现群众使用工具非法采金行为,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还对河道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为了坚决遏制流窜非法采金行为,确保河道内水生态环境干净、整洁、安全,城关镇联合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迅速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金行动,初见成效。
文章还称,执法队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对参与乱采乱挖淘金的群众进行了劝阻,并向他们科普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等活动,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未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淘金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需承担刑事责任。
“淘金者私自淘金的行为涉嫌违法。”郭聪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四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对于部分怀揣“淘金发财梦”的淘金者,苏德辰认为,首先,一定要认清现实情况,金价上涨并不等同于个人淘金就能实现盈利。当前现代金矿开采行业已形成大型企业垄断格局,个人在资金、技术、合规性等方面均不具备竞争力,几乎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其次,应选择合法途径获取黄金。比如,通过黄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黄金期货、积存金等正规金融产品进行黄金投资,或者通过参与合法矿业公司的就业、进行股权投资等方式,合理分享矿业行业发展红利。最后,相关部门加强对群众的风险教育,让人们充分了解非法淘金面临的法律后果,以及淘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健康威胁,引导群众不要轻信“一夜暴富”的不实传言,理性评估淘金行为的投入与产出比,主动远离非法淘金活动。
(文中陈斐、段鹏、李灵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