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了的救赎,为何依然能给人温暖

舜网-济南时报 2021-12-03 13:46:47

  时间永不掉头,所以即便物理学家们早已在阐释时间的可逆、空间的多维,但对人的一生而言,时光确如奔流的河水,一去不返。所谓浪子回头,说的当然是对回归的点赞,但“浪子”云云,其实也透着回归的艰难,当巨浪拍岸,粉身碎骨,或许才是注定的命运。

  所以有关浪子回头的题材,总是“充满正能量”,总是“治愈系”的典范。《美好的世界》当然是一部关于浪子回头的电影。13年监狱生活,一朝出狱,这个曾因过失杀人入狱的黑道混混三上正夫(役所广司 饰),努力想要回归正常社会。“能否回归”的悬念于是贯穿全片。面对一个曾经杀过人、坐过牢的人,社会当然有成见,面对自己内心时常窜出来的暴脾气,三上本人也时时容易失控,所谓“浪子回头”的主线于是一波三折,自始至终牵动着观众的心。

  但影片当然不仅仅只是“浪子回头”,这是浮在最表层的故事线索和情节框架。影片的内在肌理,有更为复杂也更为深刻的叙事动力。概而言之,这种内在肌理或许可以分为“向外”和“向内”两个方向:“向外”当然是社会的偏见,坐过牢的人想要找工作谈何容易,在牢里练就的“手艺”使得三上想要以缝制剑道护具谋生,但这希望很快落空。接着,驾驶证过期,重学之路无比艰难,想当司机的念头也落了空。如三上所说,“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被赶走的地方,只有监狱。”所谓主流社会,看起来有着完善的福利制度(比如三上出狱后可以申请政府补助金),但整个社会无形中又仿佛形成了一种排挤边缘人的默契,他们“微笑着”筑起一道无形的墙,却让人处处碰壁。

  至于“向内”,当然就是影片对主人公的内心挖掘。阻碍三上融入社会的“暴脾气”,是其中显而易见的一条,片中对这一条内容有着不乏幽默的表现,并让观众迅速对主人公产生同情。更为重要的“内向”原因,是三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暴脾气”,他“十项前科、六次入狱”,总共28年在狱中的人生究竟是怎么造成的——那是悲惨童年的烙印。三上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四岁就进了儿童安置机构,后来溜出孤儿院到处晃荡,进了“关西暴力集团”,14岁进了收容所。此后就是血雨腥风的“江湖人生”。所以在影片中,与“浪子回头”平行演进的,还有三上对寻找母亲的渴望。三上想抚慰他自己一直拒绝承认的童年伤口,但没有成功。

  人生原本就没有那么多可救赎之路。在我看来,《美好的世界》是一部讲述救赎及其失败的电影。虽然最后三上的确找到了工作,但“为了重新融入社会”而压抑住的“暴脾气”其实不乏正义色彩,比如在三上上班的老人院,他看到了作为健全之人的两个同事,是如何当面欺负、背后侮辱另一个有点智障且进过监狱的同事,这些普通人或许习焉不察地对“边缘人”的恶意,是如此灰暗、悲观地笼罩在影片之上。

  但如此一部有关失败的救赎的充满无奈的影片,为什么看完之后依然能给人绵延不绝的温暖?想一想,或许是因为主人公不灭的心火,和虽然不多但依然无私帮助他的那些人。律师夫妇、小超市老板、想写小说的电视台记者等等,无不如此。这也可以看出导演刻画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人物的功力,比如三上的那个“大哥”的夫人。在遭遇各种“此路不通”之后,三上还是忍不住给他曾经“道上的兄弟”打了电话,“老大”热情而气派,浪子似乎又要回到曾经的老路上去了。但世事变迁,其实连黑社会也不好混了。某日三上钓鱼而归,见“老大”家门口警车云集,急欲上前,却被“老大”的夫人一把拦住,关键时候的善意劝阻,终于让三上没有再陷入从前的世界。

  给人温暖的其实还有对命运的那份接纳。这是很多日本影片之所以感动人的原因。无法改变的童年,无法改变的人生,但是当孤儿院里三上见到满头白发的曾经的校工,当互相并不认识的两人同时吟唱起当年的校歌时,时光里的伤害和谅解,和光同尘,如此动人。所以接下来的镜头也接得如此好:三上和孩子们开心地踢着球,阳光照在孩子们的脸上。在欢呼进球时,三上突然像个孩子一样,掩面痛哭。或许正是那一刻,他终于决定要和童年的伤口“和平共处”,要拥抱这个伤口。

  人生或许就该如此,即便看透这个世界,也依然能满怀希望,蓬勃地活下去。就像影片最后,那一束如此动人的、暴风雨来临前的野菊花。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钱欢青 责任编辑:鞠月芹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新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