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时报
2025-02-11 09:40:31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自乙巳蛇年大年初一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超83亿元的总票房已让该片顺利进入全球票房前30名(2月10日15:00数据)。许多平时不太看电影的人也会约上三两好友,去影院赶一把时髦看《哪吒2》,资深影迷表示这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电影,业内普遍认为其剧情、特效和主题表达均超过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真正“全民合家欢”的电影——那就是在一般合家欢意义的基础上,做到“合家欢pro+max+plus”的程度,既能满足看热闹的路人观众,又能满足喜欢挖掘主题和深入解读的资深影迷,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影市场的现象级作品。
《哪吒2》中有哪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哪吒和他的小伙伴们有哪些值得剖析的人物性格?这些角色的命运交织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隐喻与文化思考?影片的成功,又如何反映出当下观众对于传统神话故事新编的期待与共鸣?
传统神话新编中
三层艺术表达
创作者完成一部电影,便大致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影片上映后,观众会开启脑洞,进入二次创作阶段,尤其一些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发现深层表达。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观众也在网络上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观后感想。
从事电影市场研究的李先生认为:“在理想情况下,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可以分为三个表达层次:表层是服务于大众的‘爆米花’元素,例如,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视觉特效、动作场面、喜剧元素、剧情编排等,相对比较简单粗暴;中间层以明确主题为主,例如围绕反抗命运、家庭亲情等内核展开;深层可能涉及社会批判、权力结构、文化隐喻等一些更加背后的表达,甚至有些内容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是这样一部具备多层次结构的优秀商业片:它既满足了大众观众的娱乐需求,又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了文化艺术表达并触发思辨。
在表层设计上,影片以极致的喜剧元素、戏剧冲突和视听效果满足大众娱乐需求。例如,太乙真人基本担任起搞笑担当的角色,是从不让话掉到地上的“梗王”。影片在调动情感方面也同样出色,哪吒与父母的温情互动缓解了压抑氛围,哪吒涅槃重生后的“六臂形态”以及“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等形象和台词则强化了角色魅力。海底龙宫的三层空间设计以及冰火交织的战斗场景,成百上千个特效镜头和东方美学元素打造出震撼的视觉盛宴。
中层设计则围绕男主角哪吒“反抗命运”与寻找“身份认同”等主题展开,既呼应传统神话,又注入现代价值观。哪吒从《哪吒1》中的反抗命运,到《哪吒2》中的自我证明和社会责任的主题升华,以及家庭关系的重构,都强化了男主角的“自我觉醒与成长”的主题内核:从一个反抗命运的叛逆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肩负社会责任、打破偏见、重建信念的英雄。第一大反派阐教无量仙翁两面派式的人物设定,和他执掌的玉虚宫的官僚化设计,也暗讽了表面仙风道骨、满口仁义的仙翁实际上以“教化”为名行剥削之实,是打压异族进阶的笑面虎。通过假仁义的仙翁与族群和阶级隐喻,映射了现实中的边缘群体困境。
在深层设计中,影片巧妙地通过颠覆传统叙事解构权威、批判规则的同时表达时代精神——将传统神话中“剔骨还父”的决绝转化为对家庭亲情的妥协,对“吃人”隐喻的延续揭示“修仙”实际上是资源掠夺与阶层固化的本质,“口号式”的反叛以及暴力打破规则,揭示了当代青年对僵化规则的不满,但其反抗本质仍困于“男频爽文”的叙事框架,同时也暴露了反抗的局限性。
影片通过三层设计实现了商业与艺术的融合:表层以视觉奇观吸引观众,中层以文化重构引发共鸣,深层以权力解构触发思辨。哪吒的“魔童”形象既是反抗符号,也是时代精神的镜像,既渴望打破规则,又受限于现实的无力感。这种多义性不仅延续了“国漫崛起”的叙事,更将中国神话的重述推向了更复杂的现代性讨论,展现了影片在商业性与作者性之间的平衡。
关注普通人的现实意义
两部动画电影《哪吒》,除了围绕哪吒个体命运的抗争,对整个社会规则和权威的挑战展开故事,还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塑造,以及哪吒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展现了对神话故事中不同族群和个体命运的深刻理解。
例如,除了两位带有“主角光环”的男主角以外,《哪吒2》中还有众多其他角色也值得关注和深挖。在网络上,有网友通过目前网络上最流行的《西游记》的现代解读方式,来解读《哪吒》,认为哪吒和敖丙是“关系户的不上进的捣乱儿子”和“关系户的上进的儿子”,太乙真人是“出来镀金内定的关系户”,申公豹则是“全村的希望”,是“小镇做题家”,是凭自身努力拼搏到基层的领导。随着影片的热映,对于申公豹等配角的解读也更加丰富。
“人性中的成见像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这句话出自申公豹。在《哪吒2》里由于剧情安排,哪吒在过第二关时确实与申公豹父亲申正道过招,致使申正道失去一个胳膊,申公豹的弟弟在消失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也将杀父之仇指向哪吒,加之申公豹反派印象使然,多数观众把屠城的凶手当作了申公豹。实际上,电影在多个细节上展现了申公豹一家的复杂性,申公豹的弟弟申小豹和他父亲的学生们,那些努力修炼却始终无法摆脱出身限制的普通人,他们的命运同样令人唏嘘。在剧情里,我们看到申公豹努力修炼的具象化,申公豹给陈塘关足量的药剂,在陈塘关遇到困难的时候救下哪吒父母,只身一人出战,但他也替无量仙翁干过很多“脏活儿”,他渴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在现实的重压下屡屡碰壁。影片没有把申公豹塑造成一个纯粹的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而是展现了他在关键时刻的犹豫和挣扎以及对家人的保护,体现了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可能面对的矛盾与挣扎。
影评人冯小强对此做出解释:“能让我们代入共情的,不是哪吒和敖丙,两位是元始天尊的魔丸和灵珠,父母是陈塘关总兵和东海龙王,跟随太乙真人和申公豹学习,遭受的历练都是天劫级别的……无论是出身、家庭、学历还是经验,都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两位都是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能让我们代入共情的,也不是海底妖兽,袭扰陈塘关百姓的坏事,我们没做过,也不是排队打饭的土拨鼠,他们活得悠然自在,我们活得可没那么轻松……能让我们代入共情的,往往就是申公豹的弟弟申小豹和他父亲的那些学生——动物出身,很努力地跟着一个‘乡村教师’修炼成人形,想着有朝一日也能跟‘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申公豹一样出人头地修炼成仙。已经上岸的申公豹又面临什么呢?因为出身不好、口吃、不自信,他在职位竞争中被打压,为了讨好位高权重的大师兄无量仙翁,替他干些脏活儿,但最终被规则反噬,被利用和抛弃。”
他补充:“《哪吒2》关注到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那些努力向上攀爬却始终被边缘化的‘申小豹们’。他们没有哪吒的‘主角光环’,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既定的规则中挣扎求生。这种普通人的困境,恰恰是影片深层叙事中最具现实意义的表达。影片并未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他的成功离不开天命与资源的加持。对于普通人来说,改变世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希望这个世界改变以后,公平多一点,机会多一点”。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地通过哪吒、敖丙、申公豹等角色的命运交织,解构了权力结构,关照了普通人的困境。它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现实社会的隐喻镜像。影片提醒我们,真正的反抗是重构规则,真正的公平是对努力者的尊重。它让我们期待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世界,让每个“申小豹”都能找到出路,这正是影片留下的深层思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