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现代剧《北上》演绎运河岸边时代精神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3-04 07:30:30

  现代剧《北上》3月3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并同步于爱奇艺全网独播。该剧改编自徐则臣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赵冬苓编剧,姚晓峰任总导演,张书维任总制片人,白鹿、欧豪领衔主演。《北上》以运河沿岸一群少年从相知相伴到分离重聚的人生轨迹为脉络,以大运河文化及时代更迭为背景,描述了个人成长、时代奋斗和邻里人情的故事,旨在展现运河的百年历史变迁,以及三代人对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匠心班底精心雕琢

  作为一部现代剧,电视剧《北上》不仅汇聚了众多实力派演员,也集结了一众匠心班底,创作诚意十足。白鹿、欧豪、翟子路等新生代演员为剧集注入了青春的活力,而胡军、李乃文、王学圻、萨日娜等老戏骨同台飙戏也为该剧增添了厚重的质感。

  该剧由赵冬苓担任编剧,她以深厚的笔力和对原著的尊重,在保留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为剧集注入了更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内涵。同时,该剧也是导演姚晓峰与总制片人张书维在《追风者》《微暗之火》后再度携手,他们对现实题材的洞察与细腻的表达早在过往优秀作品中得到验证。此番他们相聚于“运河”,将对运河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个体生命力的尊重融入每一帧画面,只为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运河畔人们的喜怒哀乐,领略到普通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年轻一代对梦想与现实的叩问和思考。

  运河人家演绎百态人生

  《北上》通过大运河畔花街邻里的温情故事,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的蓬勃发展到21世纪10年代的创新变革之间,人物命运与时代的紧密相连,生动诠释了运河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北上》中,大运河不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推动人物成长与邻里关系发展的重要纽带。剧中,花街邻里在运河畔相聚,有人运货摆摊,彼此互助;有人坚守货船,有人选择卖掉,分歧与和解交织;有人北上奋斗,有人返乡创业,共同助力梦想成真。正是这些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运河人家生活图鉴。

  6个家庭成长奋斗的故事中,处处暗含“运河哺育众生”的文化内核,他们在运河的见证下追寻着人生真谛,这不仅是个人奋斗史,更是一个民族永不停歇的精神奔涌。

  作为一部以“运河申遗”为叙事支点的电视剧,《北上》通过影视语言活化了运河非遗资源。剧中巧妙融入评话、竹雕、昆曲、长鱼面等非遗文化、非遗工艺元素,以及漕运等历史元素,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深度融合。观众在跟随花街六子穿梭于青砖灰瓦的小巷间时,不仅能感受到古老文明的厚重,也能领略到现代经济的蓬勃活力。这种神奇的交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结合,让观众看到运河文化独特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复古笔触描绘怀旧风情

  《北上》中处处充满留白、朦胧、怀旧的氛围,随着剧集镜头的推进,一幅“青春回忆录”铺陈开来。每一处场景都将浓烈的年代感与醇厚的生活氛围完美交融。苏式建筑飞檐斗拱在风雨的洗礼下,愈发凸显出历史的厚重感,而记忆中淡淡褪色的诺基亚、搪瓷缸、金猪存钱罐,这些极具年代感的元素,也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上世纪90年代,勾起了往日岁月中的青春回忆。

  该剧中的怀旧风情绝非简单的画面堆砌,而是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从运河船运的兴旺发达,成为交通运输的命脉,到现代高铁兴起,逐渐改变人们的出行与物流格局;从沿岸小镇的古朴宁静,保持着传统的生活节奏,到逐步迈向现代化的繁华喧嚣,霓虹闪烁。6个家庭的兴衰起伏、羁绊纠葛,也在这时代的浪潮中起起落落。通过对这些生活细节的细腻刻画,剧集巧妙地在怀旧的氛围中,引发出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在时代变革洪流中,为生计四处奔波,为梦想奋力追逐,为家庭默默付出。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在挫折面前的无奈叹息,在成长路上的不断蜕变,都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更明晰了个人在社会发展的宏大进程中,应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为时代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张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