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时报
2025-04-25 08:45:37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顺利地用普通话读出这句话都是一个挑战——因为太容易唱出来了。但这正儿八经是一部即将上映的“五一档”电影。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独霸一方——以经典流行歌曲直接命名或为创意源头的音乐IP电影。这一现象始于2014年“五一档”,电影《同桌的你》以校园民谣为蓝本的成功改编,开创了音乐IP影视化的先河;2018年,刘若英执导的《后来的我们》更是在同档期创下13.6亿元的票房神话;而今年“五一档”,改编自凤凰传奇国民金曲《最炫民族风》的公路片《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即将登场,再次印证了这一类型电影与“五一档”的特殊缘分。当曾经席卷各广场的神曲登上大银幕,广场舞会跳到影院的放映厅吗?
凤凰传奇成员曾毅的“触电”首秀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即知识产权。近些年,IP电影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重要支柱,如今能够成为电影灵感来源的IP更是花样繁多,它可以是一部小说、一种流行文化,甚至只是一个形象、一首歌。但凡是有卖点的IP,都会被拿来开发成IP电影,一些卖座的原创作品也会接二连三推出续集、前传和外传。音乐IP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特指那些基于经典流行歌曲改编或衍生的电影作品。今年5月1日,即将于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的喜剧片《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就是一部典型的音乐IP电影,该片改编自凤凰传奇2010年发行的国民级神曲《最炫民族风》。
说歌曲《最炫民族风》是“神曲”一点也不为过,自发行后,该歌曲以其魔性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长期霸占彩铃下载榜,更成为广场舞的“标配”音乐,在中老年人中有极高的传唱度。据不完全统计,该歌曲的全球播放量已突破百亿次,堪称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现象级作品。
影片《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由首次“触电”的凤凰传奇组合成员曾毅担任主演,影片讲述了货车司机赵天涯(曾毅 饰)与说唱歌手于虹(周奇 饰)阴差阳错结伴同行,从内蒙古草原一路南下至湖南的公路喜剧故事。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宣发策略——《最炫民族风》的主唱凤凰传奇中的玲花是内蒙古人,曾毅是湖南人,影片当中的出行路线就是从内蒙古到湖南,影片采用实景拍摄,融入蒙古族歌舞、湘西民俗等元素,试图在视觉上还原歌曲的民族风情。片方宣布将以“演唱会式首映礼”造势,让观众在影院体验“沉浸式蹦迪”。
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从事戏剧影视导演教学的孙雅分析说:“《最炫民族风》是一首融入了摇滚、电子、民族元素等融合元素的流行歌曲,电影是一部热热闹闹的公路喜剧片,故事主线也是延续了此前大火的《泰囧》《心花路放》等公路喜剧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双男主组合,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这部电影的气质和音乐的风格是比较和谐共融的,实现了从音乐风格到电影叙事的有机转换”。
音乐IP电影的爆发与瓶颈
将一首3到5分钟的流行歌曲扩展
为90多分钟的电影,是音乐IP电影创作上
一大特点。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这类电影本质上是一种命题作文,创作团队需要将歌曲的歌词和
旋律,作为意境或情感基调的起点,然后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在实践中,不同影片采取了不同的叙事策略。
万达影城的工作人员刘女士回忆:“2014年上映的《同桌的你》算是音乐IP电影的开山之作,影片改编自1994年老狼演唱的同名校园民谣,讲述了男女主角从初中到大学的青涩爱情故事。影片成功捕捉到了集体校园记忆,通过课桌、黑板报、广播体操等细节营造出浓郁的怀旧氛围。4.55亿元的票房成绩使其成为当年‘五一档’黑马影片”。
在《同桌的你》取得商业成功后,“校园民谣类”音乐IP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掀起了一股改编热潮:2015年,何炅将其2004年演唱的同名歌曲《栀子花开》搬上大银幕,讲述了一群大学生为完成已故好友的舞蹈梦想而组建男子芭蕾舞队的故事。2016年,高晓松将其1994年创作的经典校园民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时开发为网剧和电影,讲述在沪大学330宿舍四位男生在毕业之际面临的情感、学业与工作困境。2019年,水木年华组合成员卢庚戌将自己2001年创作的《一生有你》改编为电影,影片采用戏中戏结构,讲述一位中年民谣歌手回忆大学时期为追求女孩组建乐队的青春往事。
刘女士回忆:“2018年上映的《后来的我们》是音乐IP电影中一个标杆性作品。该片由刘若英执导,灵感来源于她20年前演唱的经典歌曲《后来》。歌曲讲述的是一段错过与遗憾的爱情故事,电影则延续了这一情感基调,以北漂青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探讨时间、成长与错过的主题。影片采用双线叙事,通过过去与现在的交叉剪辑增强情感张力。这种叙事手法不仅丰富了歌曲原有的情感维度,还为观众提供了更立体的情感体验。市场反馈极为热烈——上映首日票房破3亿元,最终票房超13亿元,成为2018年‘五一档’票房冠军”。
新黄河记者查询猫眼专业版发现,音乐IP电影的票房表现并不稳定,有点“高开低走”的感觉:《同桌的你》以4.55亿元总票房成为2014年“五一档”黑马,成功开启音乐IP改编电影的热潮。紧随其后的《匆匆那年》更斩获5.88亿元票房,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商业潜力。次年的《栀子花开》也收获3.78亿元票房。不过,随着同类作品大量涌现,市场反馈开始出现疲态:《睡在我上铺的兄弟》(2016年)票房仅1.28亿元,未能延续前作辉煌。虽然2018年的《后来的我们》斩获13.6亿元票房,但并未带动此类电影强劲反弹。2019年的《一生有你》仅收获
4188万元票房,成为音乐IP电影热潮退烧的标志性案例。这一票房曲线变化,清晰地反映了观众从最初的为情怀买单到逐渐回归理性的过程。音乐IP电影如何破茧
尽管音乐IP电影在商业上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其艺术价值一直备受质疑。这些作品也暴露出普遍问题,口碑呈现两极分化:部分观众认为影片情感真挚,触动人心,另一部分则批评其“消费情怀”,剧情被批评为“套路化”“狗血”“加长版MV”。与歌曲给人带来的传唱度相比,影视作品的水准并不尽如人意。金逸院线营销经理谢世明曾指出:“游戏、动画、网络小说等IP差不多都搜刮光了,音乐IP就成为次位的选择,但这些IP没有故事支撑,导致电影格局相对较窄”。
随着《一生有你》等作品的票房失利,这一热潮逐渐降温。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一方面是观众对青春怀旧题材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是过度依赖IP效应而忽视故事本身的创作局限。单凭一首歌,终究是撑不起一部电影的。当前,流行歌曲IP改编电影面临的核心矛盾是,如何在不损害歌曲原有情感魅力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叙事维度和思想深度。
孙雅在分析音乐IP电影发展历程时表示:“10年前兴起的那一批音乐IP电影,大多与青春校园题材深度绑定,这种结合源于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天然契合。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当下大多数电影创作更注重类型元素的融合,通过多类型叠加来拓展受众群体并强化作品辨识度。这也意味着,音乐IP电影的改编需要彻底转变思路,在叙事维度、类型创新和情感表达上寻找新的可能。”
孙雅进一步解释:“早期的成功案例如《同桌的你》《后来的我们》验证了‘歌曲情感+青春叙事’这一模式的商业价值,但同质化问题很快显现。如今创作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音乐IP不再只是营销噱头,而是真正成为驱动故事创新的内核动力。比如《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将喜剧片与公路片类型融合,尝试加入民族元素,突破青春爱情框架,将歌曲的欢乐气氛注入营销活动等,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从事新媒体运营的阿爽认为,在流媒体时代,音乐IP电影或许可以探索更多跨媒体叙事的可能性。例如,将电影、音乐、短视频、社交媒体与线下互动产生有机结合,打造立体化的娱乐体验。将于5月1日上映的《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计划的“演唱会式首映礼”已经显示出这种趋势。未来,或许会出现更多打破传统媒介界限的音乐IP开发模式。
从《同桌的你》到《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音乐IP电影走过了10余年的发展历程,也在不断求变:从最初的简单贴牌、情怀消费,到逐渐注重叙事创新和制作精良;从单一依赖IP效应,到尝试IP与内容的有机融合。当“情怀红利”逐渐消退,如何让歌曲的灵魂真正融入电影叙事,而非沦为营销噱头,是所有IP电影都会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