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云朵和阳光络绎不绝的一天

舜网-济南时报

2025-05-13 08:05:58

云朵和阳光络绎不绝的一天

 钱欢青 摄

  春天真是好。天是透明的蓝,云是纯洁的白,阳光是如此明媚,一丛一丛绿叶,被微风摇曳出一片起伏的光。

  在这样的春天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于是兴冲冲带娃赶到百工集缪斯阅读艺术节,四十多家出版社和书店云集,在济南,是难得的图书市集盛会。书有折扣,买了还能在大草坪上坐着读。更要紧的是,摊位上的不少书,网上可能都买不到。一种久违的逛书店的美好感受:一本一本翻过去,感受书的气息和温度,必然的,还会有不经意间遇到所爱之书时的那种喜悦。

  先是在“领读文化”摊位上买到两本。一本陈从周先生著《谈园录》,小开本,很薄,只有区区139页,但设计典雅,内页更有古画穿插,翻起来赏心悦目。书中收录的是陈从周先生五篇《说园》文章,书封和扉页都印一句作者的话:“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之所以买这本《谈园录》,是因为此前经读王澍的《造房子》,而后又读了童寯先生的《江南园林志》和《东南园墅》,十分喜欢。这些书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你在习以为常处发现美,能提高你享受美的能力。它们让我看到了此前无数次游荡园林时看不到的美妙。翻《谈园录》,知是陈从周先生以或演讲或随笔方式娓娓道来,其关于园林之营造、修建的理论都结合着作者的游园经历来谈,而一切都归结到审美之中,恐怕一定十分好看好读,所以就立即买了下来。何况封底还有叶圣陶先生的“背书”:“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另一本是著名学者、散文家赵园先生的散文随笔精选集《灯火》,书衣简洁、朴素,扉页还有一张藏书票,上绘一灯如豆,窗外圆月朦胧。赵园先生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其《论小说十家》《家人父子——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等著作早已为学界名作。而一位真正的好学者,不仅专业论文绝不会沾染上“令人讨厌的学院八股气”,其散文随笔也往往多由“质”而生,朴厚动人。近期读扬之水先生《问学记》、杜泽逊先生《求学与治学》、黄仕忠先生《进学记》等均是如此。当然,《灯火》封面和封底印的两段话也很有吸引力。封面印的是:“不必打开顶灯。光暗间过渡柔和,正是夜的好处。我喜欢柔和的灯光,尤其喜欢由灯光造成的暗影。这种暗影能令人松弛。”封底印的是:“只是在孤独的行旅中,你才无以抵抗远方灯火的蛊惑,因为唯它足以提示你所熟识的那一些,那琐琐碎碎的日常情景,与那情景相连的一份安适。这琐碎的安适,在平居中你已无所感觉。你在这时想到了家人。你忽而变得柔软,有陌生的温情袭上你的心……”而腰封上的广告语,也道出了读者想在这本书中读到的东西:“故土、琐忆、行旅、伤悼、暮年,看一个知识分子对于苍生社稷、世风人伦的最细微的体察与最朴素的关照。”

  第三本书,购自“雅众文化”摊位,是“雅众诗丛·国外卷”其中的一本:《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布莱希特是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汉娜·阿伦特说:“布莱希特毫无疑问是德国当今最伟大的诗人,以及可能是德国当今最伟大的戏剧家。他是唯一可以跟卡夫卡和布洛赫在德语文学里,乔伊斯在英语文学里和普鲁斯特在法语文学里比肩的诗人。”可惜,如此重要的诗人,我竟没有好好读过。

  买下这本布莱希特诗选的另一个原因,是看到它的翻译者是黄灿然。在许鞍华拍的纪录片《诗》中,黄灿然是最重要的一个采访对象。埋首斗室,游荡街市,纪录片中的黄灿然让人看到了身在喧嚣现实中精神探求的可贵与可能。这样一位安贫乐道的诗人和翻译家,因为2011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和2018年单向街·文学奖首奖“年度致敬”奖而声誉日盛,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这一本《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收录了黄灿然精心翻译的布莱希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226首,以年代为线索分为七辑,呈现了布莱希特创作的全历程。书中选的第一首《燃烧的树》写于1913年,彼时布莱希特才15岁,这是诗的第一节:“透过黄昏那模糊的红雾,/我们能看见赤焰像晕眩的尖柱/闷燃着刺向漆黑的天空。/在下面田野闷热的静止中/噼里啪啦地/燃烧着一棵树。”书中选的最后一首诗,是写于1956年的《我总是想》,这一年布莱希特58岁,他也是在这一年去世的,诗很短,只五行:“我总是想:最简单的话/已足够。当我说出事情是什么样子的/大家的心一定会被撕成碎片。/如果你不挺身捍卫自己你就会倒下去/这你肯定明白。”书中还有一篇黄灿然写的“译者序”,题为“不幸消息的通报者——布莱希特及其诗歌”,文章详细解读了布莱希特诗歌的价值,文末黄灿然言明,“不幸消息的通报者”是他从布莱希特浩瀚的诗歌中挑出的一句,以“概括布莱希特其诗、其人”,这句诗,来自《流亡风景》中布莱希特对自己的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我买的这本《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扉页上还有黄灿然的亲笔签名。还有,在摊位上推介图书的那位工作人员,文雅、热情、阳光,和这个明朗的春天一样美不胜收。

  不过遗憾的是,这么多的摊位,这么多的书,我只逛了不到四分之一,书也只匆匆买了三本。——因为娃儿完全不听指挥。这个不到四岁的小家伙,先是在巨大的黑色旋转楼梯上不断地跑上跑下,又在一家木工作坊兴致勃勃流连忘返,好不容易把她拽到图书市集,又在冰激凌摊位上拔不动腿。不过,看到《我在故宫画小画儿》的作者正在摊位上给人签名画画,小朋友凝神看了好一会儿。有人说如果一个人专心致志地瞧一件东西,美好的事情可能就会发生。而我觉得,“凝神”本身就已经足够美好。

  那一天,除了美味的冰激凌,小朋友的“美好的事情”还有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疯狂奔跑,毫无目的地穿行在几张海报和几个白色阅读台之间,毫无来由地哈哈大笑。

  我的目光追随着小朋友,也很开心。我还看到那些印在海报和阅读台上的句子,闪闪发光,看一眼就能记住。那海报上印的是:“我们相爱,如罂粟和记忆。”那阅读台上印的,一句来自海子《我飞遍草原的天空》:“今天有家的,必须回家;今天有书的,必须读书。”另一句来自《加缪手记》:“云朵和阳光络绎不绝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