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时报
2025-10-24 11:41:13

在短视频流行的今天,罗永浩、陈鲁豫、窦文涛等人的新节目却在变“长”。
其中,窦文涛的新一季《圆桌派》每集时长在两个小时左右,《陈鲁豫·漫谈》每集时长大多在两三个小时之间,而《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每集时长则长达三到五个小时。
有声音认为,这样的内容长度或许是内容制作的一种新风向;也有声音认为,它们的出现实际上是长内容的一种回归,是内容市场丰富多元的表现。
短视频时代的长视频
罗永浩的新节目《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把时长写在了节目简介里,像是一种提示。“本节目是一档由罗永浩主持的深度播客类节目,每集长达三到五个小时。我们与时代浪潮中的人物展开对话,聚焦于科技与人文领域,讲述个体命运故事,探讨时代发展趋势。”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自8月19日上线以来,已经播出8集。其中,时长最短的一集为2小时47分,时长最长的一集为5小时23分。如此之长的节目时间并没有吓退网友。节目在视频平台B站和音频平台小宇宙上同步播出。其中,截至记者发稿,在B站上,罗永浩与李想对谈的那一期播放量为315.9万,罗永浩与影视飓风TIM对谈的那一期播放量为463万,与此同时在小宇宙上,这两期节目分别有38.3万人次、30.7万人次收听。
不只是罗永浩,陈鲁豫也在新节目中试水长内容。同样是在8月上线的视频播客《陈鲁豫·慢谈》中,每集的时长大多在两个小时以上。其中,陈鲁豫与窦文涛对谈的那一集,节目时长为2小时52分钟,截至记者发稿时的播放量为340.5万,且仍在增长中。
窦文涛的节目《圆桌派》也在新一季中试着拉长节目时间。比如题目为《独行:“脚走出来的哲学家”》的这一集,时长为2小时25分钟,新近播出的《解忧:“这么往心里去吗”》这一集,时长是1小时58分钟。这其实并不是《圆桌派》第一次试着拉长每一集的时间。去年播出的《圆桌派》第七季中,每集的时长就在1小时30分钟甚至更长,像是《团圆:就“聊斋”吧》《繁花:“人生非常尴尬”》这两集的时长都超过了2小时。而在2016年,《圆桌派》第一季播出,每集的时长仅在30分钟左右。
显然,在这个短视频流行的时代,在很多人都还在试图总结、学习短视频制作传播经验时,罗永浩、陈鲁豫、窦文涛等人已经转换赛道,试水长视频,做长内容。网友并非没有耐心
一些网友注意到了《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陈鲁豫·漫谈》《圆桌派》等节目在时间长度方面的动态,而关于它们的讨论也超出它们的播出平台,遍布整个社交网络。
B站UP主关雅荻在《罗永浩的十字路口》的第一集《李想×罗永浩!四小时马拉松访谈!李想首度公开讲述25年创业之路》下面留言:“希望越来越多,老罗第一次出手,四个小时,蛮好的,管那些说短视频、轻量化内容才是传播王道的人怎么说,有些内容创作,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做下去。”在小宇宙上,网友对这一集的留言也非常精彩,或许正是因为节目时间比较长,主持人和嘉宾之间对谈的细节充足,一些网友的留言也相应较长,细细讲述自己的共鸣之处或者不同观点。而尽管节目时间已经很长,依然有网友留言,听完意犹未尽。
在其他平台上,有博主像课代表一样总结这些长视频的内容要点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还有博主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推荐给其他网友。另外,节目内容本身所涉及的话题也在更广范围内继续发酵,引发关注。
网友的讨论某种程度上也透露了他们收听或者收看这些长内容节目的场景。有网友说,他是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听《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还有网友说,他是在出差的路上听这档节目。网友“塞德里克先生”留言:“包了这周通勤时间。”“通勤”是相关评论中出现比较多的场景,有的网友通勤距离比较长,收听收看这些长内容节目比较合适,分一次或者两次、三次甚至多次听完、看完。还有网友抱着学习的心态打开节目,开启倍速播放,遇到关键内容处就停下来做笔记。
可见,网友并非没有耐心,而一档视频或者音频节目想要留住网友也不是只靠所谓的“黄金”几秒钟。当一档新的节目出现时,无论时长时短,网友愿意交付自己的注意力去辨别、试错,如果是优质内容,哪怕时长超过了3个小时,甚至更久,网友也愿在自己的生活场景里通过分次数或者倍速的形式听完、看完。
最重要的是“内容”
事实上,不少内容制作者都在各个视频、音频平台上尝试长内容制作。比如小宇宙上,关注电影、电视剧、综艺和书籍的文化播客《展开讲讲》,时长多在2小时左右。对这档播客而言,1个半小时已经是相对较短的一种时长。
传播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周海宁认为,这些长视频、长音频节目在此时的集中出现,是长内容的一次复归。在他看来,长内容和短内容之间的区别,并不仅仅体现在表面的时间长短上。短视频的特征是时间短、节奏快,与之同时它留给网友的思考空间也很小,而长视频则在一个更充裕的时间长度里提供深度的内容,也为网友留下深度思考的空间。
周海宁分析,在当下这个时代,拍摄、剪辑一个短视频,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自然的、基础的能力,但是制作一个长视频对一个人的能力要求会更高,比如写作、解读长文本的能力。
在周海宁看来,尽管长内容和短内容在思维方式、制作能力之间存在差别,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当下内容市场多元化的表现,在不同的生活场景里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比如短视频可以让人在忙碌之余轻松得到快乐,而长视频则提供一种陪伴功能,引发或者延伸人们对某一现象、某一话题的思考。周海宁认为,无论是长内容还是短内容,它们最重要的不是长短,而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