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有风险
舜网-济南时报 2021-07-21 11:30:21
采耳,俗称为掏耳朵,是中国七十二行中的一技,素有“民间三大舒服之一”的美称。近年来借着消费升级、文化体验的名义,采耳文化成为新“风口”,然而行业兴起的背后,乱象也随之而生。有人体验采耳感染真菌,有人造成损伤入院,甚至引发官司。(7月20日《北京青年报》)
“采耳师”是民间产生的行业,并未经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不属于正式职业。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化等级认定必须及时跟上,行业协会需要切实发挥作用,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劳动者实现技能提升。同时,制定相应行业标准,促进行业自我完善、自我规范。去年,青岛市标准化协会发布团体标准《采耳服务规范》,针对从业人员、设施用品、环境卫生、使用器具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一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采耳门店的监管,督促其严格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强化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管理,消除疾病传染风险。同时,广大公众要了解健康常识,正确看待采耳,切忌贪图一时的快感过度采耳,在遇到耳部不适时,应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能盲信街边的采耳店。 (张涛)
责任编辑:王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