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品味泉城文化 讲好济南故事——第四十五专题“商量”综述

舜网-济南日报

2022-10-08 07:16:03

品味泉城文化 讲好济南故事——第四十五专题“商量”综述

  “商量”调研组赴泉水景观聚集区开展现场商量。

  聚光灯下,一张圆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出席,市政协主席雷杰主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直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普通市民……他们围坐一起,聚焦泉水文化、济南名士、名城保护三个话题,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共商未来……

  这是9月28日发生在市政协商量工作室中的一幕。与会人员围绕保护传承弘扬济南文化开展集中商量。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享誉中外的天下泉城。如何挖掘好、传承好、保护好泉城厚重绵长的历史文化资源?“品味泉城文化,讲好济南故事”——作为刘强阅批督办的重点提案题目,自7月起,市政协“商量”调研组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泉水景观聚集区、泉城文化展示区开展体验式调研和现场“商量”,听民声、汇民智、聚民力。其间,通过“码上商量”平台,“商量”调研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有关“泉城文化”的意见建议3500多条,让民意充分在“指尖流动”。

品味泉城文化 讲好济南故事——第四十五专题“商量”综述

  弘扬泉水文化 提升城市软实力

  “要培养一支爱泉、护泉、讲泉的后备力量;定期举办泉水嘉年华,形成文旅品牌……”7月初,“商量”调研组来到黑虎泉、趵突泉、万竹园、大明湖等泉水景观聚集区,进行体验式调研,并开展现场商量。与此同时,不少市民和网友在“码上商量”平台发表了自己观点。通过前期调研、现场商量和“码上商量”平台收集的意见建议,“商量”调研组围绕着“泉水文化”,展开了激烈思想碰撞。

  在济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华松看来,济南是享誉天下的泉城,其古城的城垣布局和城区肌理,取决于泉水。泉水是济南城市的灵魂,而泉水文化是济南城市文化的核心。

  “泉城的底蕴来自泉水,文化的底蕴来自泉文化。”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认为,举办泉水节,便是传承泉城的文化。他建议,泉水节的举办一方面要注重品牌和立意,为泉水立境界,为泉城传精神;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民众参与度。此外,要围绕泉水节构建节庆产业链,让企业、社会和游客参与进来,成为市民的狂欢节和外地游客参与体验的活动。

  作为旅游行业运营者,市政协委员、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国更关心项目是否受欢迎,能否实现市场转化。他建议,泉水节首先得有固定时间,一到这个节点,大家就会想到济南有一个泉水狂欢活动。其次,要让市民和游客广泛参与,比如可以策划泉水泼水节、泉水美食节等。此外,要突出文化标签,比如可以集合泉水概念的文旅产品,在泉水节期间集中推荐,提高泉水节知名度和辨识度。

  “做好泉水文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听了大家的建议后,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世会表示,泉城和泉水的特色、定位需要进一步提升,要强化顶层设计,从泉水节举办的层次、规模、周期,邀请的范围以及创意策划等方面统筹考虑,将其办成市民的节日、文化的盛宴。同时,要强化文旅融合,走市场化道路,以此推动一些文创产业蓬勃兴起。

  此外,市考古研究院原院长李铭认为,泉水水道是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建议,一方面,应对主城区古代的水道进行普查,把堵塞、填埋和长期干枯的水道进行挖掘整理,通过规划注入泉水,使这些水道重新活起来;另一方面,要把珍珠泉东侧口水道打开,使整个片区活起来。他还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购买、租赁、补偿等形式,将泉水流经区域的院落对外开放,重新整治、美化、扩展,使市民和游客能够走进泉水院落。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市民代表张国华则认为,老城区里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也是构成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的一部分。他建议,老城区改造中要注意保护原住居民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名泉景观提升改造中,要增加更多亲民、互动项目。

  “历下区将对辖区内名泉按照修旧如旧、和谐自然的原则进行修葺和维护,让泉水更清,让泉池更美。”历下区委副书记、区长杨福涛表示,历下区将收回明府城内300余处院落,让泉水、古院落串珠成链,再现家家泉水、曲水流觞的优美泉水景色。同时,游客可以扫描泉水景观的二维码,边赏泉水边听故事。杨福涛还透露,历下区近期已对绝大部分泉水直饮水点进行了升级改造,有智能手机的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扫描公众号直接取水,没有智能手机的游客,则可以通过感应式水龙头取水。

  除了名泉景观提升,近年来,我市还大力推进“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在齐鲁晚报文史研究院院长雍坚看来,申遗是目标也是手段,通过推进申遗过程,让更多市民了解申遗规则。他表示,非遗倡导的是原汁原味、修旧如旧,不是粉饰一新,也不是焕然一新,更不是无中生有。

  市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晓乐认为,“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是一个外向性工作,要做到眼光朝外,具有跨文化的视野,做到内饰和外观的结合;做到“泉水+”的顶层设计,把泉水文化再生产的文章做好,把泉水资源做成济南文化资本,提升城市软实力。

  针对大家的建议,市城乡水务局局长李季孝表示,市城乡水务局坚持科学保泉、精准保泉和生态保泉,促使趵突泉为主的重要泉区实现了19年持续喷涌。在“十四五”期间,我市还规划了166处历代72名泉景观提升计划,目前已经修复了近20处。“十四五”末,我市将达到100万市民能够在家中品尝泉水,圆泉城人喝泉水梦。市城乡水务局充分尊重泉水、深爱泉水、呵护泉水,积极助力“泉·城文化景观”申遗。

  挖掘名士文化 擦亮泉城名片

  7月初,大明湖畔超然楼下,游人如织,这里正举办一场属于济南市民的宋风文化盛宴。穿行在文创集市中,政协委员们感受宋风雅韵。在波光粼粼的大明湖畔,“商量”调研组与市民畅谈,大家对济南城的自豪感、幸福感溢于言表。

  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在大明湖历下亭赋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句“济南名士多”也成为济南一张耀眼名片。面对丰富的名士资源,又该如何进一步擦亮“济南名士多”文化名片呢?

  “与杜甫同朝代的济南名士,应该是为大唐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或在济南扬名立万的人。”雍坚表示,唐太宗为纪念功臣,留下凌烟阁24功臣图。这24人中有1/4和济南息息相关,其中秦琼、段志玄、房玄龄都是济南人,而徐懋功、魏征、程咬金三人,虽然不是济南人,但他们均在济南成名。尤其是秦琼身上体现出来的仗义、勇武、忠厚等精神,也成为山东人的精神标签。

  “济南不仅有隋唐的英雄豪杰,更有诗人、词人、文学大家。”谈及济南名士,张晓国说,有一句话叫“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他们不仅为济南的山河增色,更是今天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张晓国建议,在旅游业态打造方面,要融合人工智能、数字化,以及AI、VR等现代技术,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可以打造济南名士展馆、名士文化街区、名士文化园区、名士文化节庆、名士主题旅游线路,开发名士创意产品,策划情景演艺,创新讲述名士故事。

  张华松建议,名士决定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度和文化品质,要加大对济南名士的研究、宣传和推介力度。尤其是要在汉末济南国相曹操、大唐开国名相房玄龄,北宋李易安李清照、辛幼安辛弃疾等知名度较高的“10对”20位济南广义的名士上做大文章。他认为,如果把这篇文章做好,那么“济南名士多”这个品牌的效益便能实现最大化。“济南名士文化充分彰显之日,就是济南城市人文精神重塑成功之时。”张华松说。

  针对大家的建议,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郅良用三个关键词予以回应。第一个关键词是“保护好”,她说,目前我市大约有15处名人故居已经被列入文保单位,这些故居基本能够做到应保尽保,并在保护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活化和利用,同时,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在推进老城和老商埠的改造提升,可以利用一些历史建筑建造名人博物馆或展览馆。第二个关键词是“挖掘好”,她说,要深入挖掘好名人事迹,实现串珠成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讲好名士故事,也可以跟着课本游古城,打造一些精品的研学课程。此外,在场景化设计和推介上,还要下更大气力。第三个关键词则是“弘扬好”,郅良表示,像京剧《大舜》《李清照》等已经通过挖掘站上了舞台,还可以挖掘更多类似题材、素材,进一步加以塑造。

  做好名城保护 重塑古城之美

  作为泉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城保护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上下了很大力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开展名城保护工作。

  那么,我市名城保护工作做得怎么样?在连日来的现场商量中,调研组现场察看了起凤桥、腾蛟泉、王府池子、文庙等地,在了解济南名城文化保护工作的同时,提出了大量有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在多年的考古研究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济南的确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在全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座城市。”提到名城保护,李铭深有感触地说,济南不仅是传统古城,还是先进的近现代商埠城,这些遗存是城市无价之宝。对于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李铭建议,首先要保护城市完整布局,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原貌。其次,古建筑是展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和风貌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城市精神的体现,建议政府在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的展示和利用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历下区将会以一种敬畏和审慎的态度,去对待古城的改造和拆迁,珍视古城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商量中杨福涛作出表态。他说,无论是对古城拆除或是对某些老民房拆除,还是对古城修缮,历下区绝不动用任何一台大型机械,将以纯手工方式,以工匠精神,重塑古城之美。

  郅良表示,围绕老城保护,市文化和旅游局一方面要围绕着“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对老城区内的13处文物申遗要素点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要落实好文物考古前置这项措施,保护好地下文物。此外,要实施好文物安全天网工程,继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构建起文物保护体系,让济南这座千年古城“活”起来和“火”起来。

  孙世会表示,近期我市正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对城市的色彩、景观、小品、雕塑,包括城市的天际线进行统一规划策划,让其达到一种和谐之美、自然之美、未来之美。“济南的好东西太多了,需要深入挖掘、弘扬,同当前的数字产业,特别是数字文化产业有机融合起来,进一步打造为城市品牌形象。”孙世会如是说。

  “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让我对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刘强在认真倾听了大家的交流发言后说,济南自然文化得天独厚,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传统文化厚重绵长。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就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要抓好泉水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抓好名城的保护、名士文化的弘扬,将其做深做透做好。

  刘强最后表示,“商量”平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是济南的金字招牌。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政协把“商量”平台越办越好。 (本报记者王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