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居民乐享优生活 历城城发集团全面加速城市更新步伐、打响城市更新攻坚战

舜网-济南日报

2023-04-25 10:18:22

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居民乐享优生活 历城城发集团全面加速城市更新步伐、打响城市更新攻坚战

  洪楼广场片区城市更新效果图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历城城发集团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城市功能更新、品质更新、管理更新,让城市经得起细品、耐得住细看,实现有温度、有颜值、有人情味的品质城市,加快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战鼓擂动,旌旗漫卷。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是历城区推进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历城区全面构建“4433”工作推进体系,突出城市更新工作重点,规划更新范围东至大辛河、南至益寿路、西至山大路、北至二环北路,总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洪楼广场片区、东风片区、全福片区和宋刘片区,构建“4+8+N”城市更新体系,整体打造济南市城市更新样板,形成西邻济南古城、东接新区崛起、南承奥体CBD、北联起步区的枢纽核心,构筑省会都市圈现代化中央领航区。

  以组织领导统揽全局

  历城区城市更新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创建“专班化推进+项目化实施”运行机制,成立中优推进中心,确立历城城发集团作为实施主体,各属地街道、区直部门积极配合,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加强统筹协调,细化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着力解决“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等问题。实行城市更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确保前期各环节紧密衔接、压茬推进,干一件、成一件。逐项盯紧抓牢每个节点、每项任务,严格落实定期调度机制,及时跟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政策支持及服务保障。

  以系统规划着眼长远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所以城市更新绝不是“拆掉老城建新城”,不仅要小处着手,更要大处着眼。历城区城市更新突出规划先行引领,坚持系统科学布局,立足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承接国家战略、区域需求,彰显城市特色、满足群众期盼,建立以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遵循、以历城老城区为重点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有序统筹推进片区更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增强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科学性。坚持以点带面、精准发力,将重点核心区、重点节点区、民生迫切改善区作为城市更新重要区域。

  以历史文化突出特色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城区坚持文脉传承,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彰显城市文化魅力。秉承“历史文化、群众生活、城市消费、产业引培”四大属性植入和“功能完善、微景保留、文化赋能、产办结合”四大更新理念,聚焦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棚户区、城中村,坚持“留、改、拆”并举,统筹更新改造和城市功能完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围绕“百年洪楼教堂”历史建筑,打造国际步行街、泉城打卡地、文化新地标;围绕“百年山大”聚合科创资源,构建“环山大产业创新圈”;高标准建设全福河特色风貌带,打造绿色生态长廊、滨水休闲连廊、城市科创走廊;高水平规划二环东路沿线区域,打造老城形象集中展示区,构建金融、商务、科创产业聚集区。2023年1月,579百工集产业园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全面开放运营,改造升级模具厂老旧厂房,旧貌换新颜,构建休闲体验、生活美学、特色餐饮、潮玩娱乐等共生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区,工业风貌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

  以创新模式探索路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城市更新更需要在开发模式、资金模式上进行主动创新,以创新解决难题,以创新谋求发展。创新开发合作模式,积极招引外部战略投资运营商,通过成立合伙企业、基金等模式,助力城市更新项目开发运营。寻求与不同类型社会资本方通过股权、F+EPC、ABO等方式展开合作,聚焦投资、设计、开发、运营的全产业链,“以投资换身份”“以开发换市场”。探索融资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多渠道多方式破解资金难题。由区政府授权历城城发集团,编制项目规划及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方案,采用一二三四级联动模式,闭环运作、滚动开发、以丰补歉,增设平衡收益点,做到城市更新项目整体自平衡。

  以信心意志攻坚克难

  城市更新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且社会关注度高,历城城发集团坚持人民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正确分析当前形势,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坚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顽强意志,发扬“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坚韧精神,牢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奋斗决心,以对人民、对城市、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城市更新项目打造成服务民生、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地下管廊升级,实现道路景观亮化,建设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活化利用历史遗迹和工业遗存等,城市更新的一举一动都与百姓生活、产业发展、城市品质息息相关。如今,老街区成为新风景,一批精品街道、创意园区、城市客厅等活力街区应运而生。老厂房焕发新生机,579百工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变身文旅打卡地,汇集各类潮流文化。老居民乐享新生活,推动老旧小区环境和配套设施改造,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图本报记者李绍庆 通讯员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