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4-06-02 07:36:04
泉水是济南城的灵魂,趵突泉持续喷涌20年有余,“天下第一泉”创造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喷涌时间最长的纪录。与满城泉水欢腾相映照,济南近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座宜居之城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持续喷涌 “趵突腾空”等胜景常在
“2003年9月6日早8点半,我永远记得那一刻。”曾在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工作的李世欣,亲历了当年趵突泉复涌激动人心的瞬间。“那一刻,泉涌人欢,人们奔走相告,如欢庆节日般庆贺泉水的复涌,眼睛里都滚动着喜庆的泪花。”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李世欣依然掩饰不住兴奋。
“泉生济南、泉兴济南”。趵突泉等群泉的持续喷涌,给泉城济南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仅老城区内就有泉200余处。
趵突泉以其涌水量大、气势壮观位列群泉之首。历史记录趵突泉的最大涌水量达每日16.2万立方米,“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气势蔚为壮观,是济南最为耀眼的名片。
对于在泉边长大的“老济南”来说,关注趵突泉地下水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趵突泉地下水位超过28.50米时,“趵突腾空”胜景就会出现;超过29米时,月牙泉水就会从石窦上端涌出,也意味着济南72名泉全部喷涌。
如今,“泉城”已然成为深入人心的“地标式”画像。近几年,济南降水充沛,地下水位不断攀升,“黑虎啸月”“月牙飞瀑”……“千泉竞喷”的美景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每逢节假日,济南泉水游也频登热榜,诸多泉水胜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趵突泉景区门口更是清晨就排起百米长队。
多措并举 保泉护泉打出“组合拳”
“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在老舍的笔下,趵突泉的三股泉水如同有了生命一般,“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泉的秀丽、水的涌动,和雨季充沛的降水直接相关,更得益于这座城市在保泉护泉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
推动“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成立名泉保护委员会,出台名泉保护规划,为泉水保护立法;
成立“济南泉脉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借助山东省地矿局等专业力量,为精准保泉护泉提供高科技支撑;
轨道交通建设“为泉让路”,提前探知地下泉脉的分布和走向,实现“轨道交通与泉水共生”;
开展自备井封停攻坚行动,封停几百眼自备井,尽最大努力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实施《济南节水典范城市建设方案》,提出打造以全域节水型社会作为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安排的节水典范城市;
节水保泉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市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市民自发保泉护泉,主动为节水保泉出主意、想办法,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爱泉保泉之中……
正是得益于济南在保泉护泉、节水治水方面所推出的有力举措、做出的诸多努力,泉水持续喷涌的良好局面才得以形成,使市民游客时时刻刻都能“听得到泉水叮咚、赏得到泉水喷涌”。
不断突破 谱写创新发展新篇章
“银鸥是大明湖的‘老熟人’了,这几年每年都来。”今年2月刚退休的纪明曾是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湖面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明湖的湖水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这片活水是如何将荷花和鱼类养得如此动人,纪明算得上见证者之一。除了及时清除水面垃圾、水草,他还肩负着另一个重要任务:构建水域生态系统。而这,也正是银鸥到访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生态环境和水质环境的不断改善提升,为济南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绘制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大明湖湖面澄清如镜,轻波微泛,倒映青山白云;护城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戏于水草之间,尽显泉城的独特风貌。2023年冬季,在大明湖越冬的鸟类品种达到创纪录的30余种,鸬鹚、灰鹭、大白鹭、银鸥等“稀客”接连造访,湖内的鱼类品种也十分丰富,除了常见的锦鲤、鲤鱼、鲢鱼等,对水体要求严格的稀有麦穗鱼种群也能长期健康存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从古至今,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湿地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进一步凸显。
自然生态之美是城市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泉水在突破,济南在突破。近年来,济南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生态环境和水质环境,建设人泉相生相亲的生态共同体,展现出千泉之城的壮美景象,为“塑造千泉竞涌、齐鲁泉韵的魅力名城”不断赋能助力。
山、泉、湖、河、城,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在济南人的精心呵护之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济南正逐渐成长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绿色自然已成为济南人的“幸福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