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只见高楼拔地而起,不知城管执法如何在深夜严查渣土车;只见客运车站秩序井然,不知交警如何在寒风中引导车流;只见餐馆厨房洁净明亮,不知食药监部门如何严谨把关食品安全……这些,我们想让你看见。

光影70年丨一掬泉水,一片情深

2003年9月6日,经历了500多天停喷的趵突泉复涌,到今天整整16周年,这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泉水持续喷涌最长的时期。泉水和济南人相伴数千年,它用每天数十万吨的涌动滋养这座城市,济南人也小心翼翼地守护这份独有的馈赠。

上世纪60年代初的趵突泉(手工上色照片)

爱泉如痴,脚步丈量“泉水地图”

 脖子里挂着数码相机,衬衣胸前的口袋放着老年公交卡,拉着老年人买菜用的小车,73岁的周文来就这样出现在黑虎泉边。他虽然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就是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被称为“泉水活地图”,寻遍《济南泉水志》中所记载的几乎全部泉眼。

 “小时候我生活在山村,虽然家家户户吃的用的都是泉水,但是没来过市里,没见过趵突泉、黑虎泉。”周文来说,1992年,他的老同学送给他一本关于济南七十二名泉的小册子,由此他开始对泉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世纪60年代的趵突泉,在三股水东侧还有两股水

 2009年,已经从小学数学教师岗位上退休的周文来开始根据《济南泉水志》中的历史记载,分片区探访泉眼。周文来最初寻找泉水,以市内五区为主,南部山区、长清、平阴等地也在近几年跑了个遍。

 A4纸大小的厚相册,周文来从龙鼎大道锦屏家园的住所带来三本,这些相册装满了周文来这些年拍摄的泉水照片,像这样的资料,老人家中数不胜数。翻开相册,老七十二名泉、新七十二名泉都按顺序排列,每张照片底部,还用细细的、宽窄统一的纸条记录着泉眼的名字、地址。纸条用透明胶带封在照片上,十余年过去仍然字迹清晰。

周文来翻看着相册,抽出两张照片,这是位于南部山区高而的“探头泉”。老人回忆起,寻找这处泉眼时,他是特地听着天气预报那天有大暴雨才出了门,“有些泉眼季节性很强,只有下大雨的时候才特别明显,我就趁着雨小的时候坐公交车到高而,然后爬山去找泉。”

周文来那天在山上的经历不可谓不惊险,暴雨带来了山体泥土、石头的滑坡,污泥已经没过了他的脚踝,山区泥泞难行、方向难寻,用老人的话说就是一场“小泥石流”。冒着大雨,周文来最终找到“探头泉”,拍下了这两张珍贵的照片。

上世纪80年代干涸的趵突泉

牵动心弦,停喷那500多个日夜

以乘公交车为主,有时蹬上自行车,带着相机、凉白开和馒头、饼干,照着《济南泉水志》记载一处处寻找,这是周文来10年来的日常。光是相机,老人就前后换了6个。

《济南泉水志》中共收录了808个泉眼,周文来这些年探访找到700余个,有的泉眼随着历史变迁消失了,有的多番找寻也没能找到。翻看他手中的相册,很多泉眼的名称也很有意思,像是“嘎啦泉”“丫丫葫芦泉”“捎近西泉”“咋呼泉”,这些有的是百姓们口中的叫法,有的也算是“学名”。还有些泉眼的名字颇为文艺,“无忧泉”“冰心泉”“蕊珠泉”……更有很多,单看名字就能想象到泉水涌出的叮咚响声和姿态,“响咕噜泉”“蜜脂泉”“腾蛟泉”……

2009年,泉涌若轮的趵突泉

寻找泉水,周文来是孤独的,更是快乐的,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所有济南人对泉水的钟情——没有一座城市像济南一样关心地下水位,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的官方网站和济南市政府网上,每天上午都要更新当天的趵突泉和黑虎泉水位。

上世纪70年代初的趵突泉

泉水自古以来流淌在济南人的生命中,正是对于“失去”的恐慌才让济南人如此紧张。这样的恐慌,济南人是体会过的。1975年开始,趵突泉出现间歇性喷涌现象,即白天停喷晚上恢复喷涌。到1976年出现季节性断流,春季停喷,夏季汛期恢复喷涌。此后,经常喷喷停停,牵动心弦,1999年3月14日至2001年9月17日,还曾创下停喷926天的纪录。

2002年干涸的王府池子

趵突泉最近一次复涌发生在2003年9月6日,此前已停喷500多天。回忆起那段时间,周文来仍能回忆起心里的焦灼。“咱是济南人,天生爱泉,没有了泉水的济南就只能叫做济南,不能称为‘泉城’。”周文来说。

今年6月以来,高温、少雨的天气下趵突泉、黑虎泉都曾再次停喷,济南人的朋友圈里充满了担心,甚至黑虎泉取水点也一度关闭。好在台风“利奇马”过境,又让群泉在短暂的休息后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上世纪80年代的月牙泉

保泉护泉,观赏、供水或能双赢

周文来说,济南的泉水集中在市区那么多,在世界上所有城市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虽说周文来是“泉水活地图”,但对于水的研究终究是“外行”,可他的这个说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山东省地矿局环境地质处处长康凤新是水工环方面的专家,198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水文研究。他说,自己不是济南人,但上学的时候济南的泉水就是课堂上的案例,从那时起他对济南的泉水就有了向往。上世纪90年代,康凤新来到济南工作,终于与泉水有了亲密接触。

上世纪70年代的黑虎泉

康凤新说,济南泉群是众多北方岩溶大泉中,目前唯一能保持常年喷涌的。有观测记录以来,济南泉水的最大流量出现在1962年,达到每天50.2万立方米,地下水位31.5米。近几年,泉水流量维持在每天10-20万立方米。近十年以来,最大流量出现在2010年的9月,地下水位超过30米,当年9月26日四大泉群流量达到每天32万立方米——这些数据,在康凤新心中记得滚瓜烂熟,这是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的习惯,更是作为半个济南人的真切牵挂。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我们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就是实现为市民提供优质饮用水和美丽景观的双赢。”康凤新说,省地矿局从1958年就开始进行针对保泉和供水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以及地下水和泉水的水位、水质动态监测工作。近几年,康凤新和同事们始终在进行南部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目的是保证济南泉水的水质始终保持优良,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化趋势。

2019年,美景如画的东麻湾

康凤新说,他们对济南泉域外进行了供水水源的勘探,发现济南泉域西部的长清孝里水文地质单元,有曹楼、国庄水源地,再往西还有平阴东阿水文地质单元的水源地。“济南地下水的储备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我们选择这些水文地质单元,是因为这些地方对济南市区的泉水影响很小。”康凤新表示。

不论是从周文来的市民角度出发,还是从康凤新的专业眼光出发,保泉、爱泉都是每个济南居民心中永恒的命题。泉水千姿百态,终将汇成爱的暖流。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吕传泉 张有水 部分老照片由济南报业影像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