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
2023-04-21 18:24:0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近年来,随着学习压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4月7日,教育部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明确将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那么近视方面都存在哪些误区呢?记者采访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傅特,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
误区一:坚持不戴眼镜,近视会得到改善。
真相:近视最常见的矫正方法就是戴眼镜。一段时间不戴眼镜后,大脑会适应模糊,让人误以为近视得到了改善。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进行科学防控。假如未成年的孩子没有及时戴眼镜,度数会更容易加深。
误区二:戴眼镜会导致眼睛变形。
真相:一般来说,近视的人眼轴通常较长。度数越高,眼轴越长,导致眼睛变形变凸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戴上框架眼镜后,由于镜片的折射,从外面看眼睛比实际要小,摘下眼镜后难免产生视觉错觉。
误区三:散瞳对眼睛有伤害。
真相:儿童验光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可以放松过多的调节,得到更为客观准确的验光结果。不过,因为药物的作用,散瞳后会有短暂的畏光、看近模糊等现象,此时注意防护、减少用眼会很快恢复,并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对于首次验光或配镜的孩子来说,散瞳验光可以很好辨别真假近视,也可以由此得到准确的屈光度数,为下一步矫正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数据。
误区四:近视可以治好
真相:就目前而言,近视是不可治愈的。无论是戴眼镜,还是做近视手术,都是矫正,而非治疗或者治愈。矫正的原理,都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或手段,使得外界物体的影像成像在视网膜上。眼睛由于近视所产生的改变,如眼轴变长等,并不会被“治好”。
误区五:叶黄素能预防近视?
真相:叶黄素不能控制近视发展速度,对预防、延缓或治疗近视并不具有直接的作用。叶黄素是类胡萝卜素也是脂溶性维生素,在视网膜中大量存在,可以帮助增强视力。不过,增强视力不等于可以延缓和预防近视,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近视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增加户外活动。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傅特提醒大家,近视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导致儿童近视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阳光进入眼内过少,二是近距离用眼过多。
日光照射下的光照强度可达一万勒克斯,而室内照明强度一般要求在五百勒克斯,室内和室外差距非常大。而光照进入眼内,可促使周边视网膜分泌多巴胺类物质,增加脉络膜血供,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增加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近视防控方法,建议学生每天不少于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周末再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周不低于14小时,如果孩子存在近视高危因素,比如高度近视家族史或者远视储备很低,则建议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到每天3小时。
对于正视眼而言,近距离用眼,需要付出300度的调节力,睫状肌张力增加,引起调节性近视,如果没有及时地放松调节,会逐渐发展成为真性近视。另外,睫状肌的长期紧张状态,会牵拉脉络膜,导致脉络膜血流量下降,巩膜变薄与硬度下降,眼轴拉长从而发生近视。所以建议学生用眼劳逸结合,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后,休息10分钟,远眺,或者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