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
2024-11-22 19:08:35
双喜记本期的主题为“多幸运能遇‘稻’你”。本期新人昝先生和卢女士晒出自己的红本本,难言心中激动之情。他们选择明水香稻作为爱情的象征,寓意着希望未来的每一天都能如这香稻一般,充满温馨与甜蜜,共同步入人生的每一个平凡而珍贵的瞬间,手牵手,心连心,直到永远。
(新人:男昝桐 女卢玉环)
据《济南府志》记载:“稻非此地常产,历章诸处稍稍有之,其美者则以章丘明水为最。”近日,记者走进章丘区明水街道,去探寻这一“火了”2000年的农产品牌——明水香稻。站在西营村田边,微风轻拂、稻浪翻滚,浓郁的米香直往鼻腔里钻,“明水香稻”的“香”字,瞬间具象起来。本期故事的主角,是西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鸿波,这位脚踏实地的乡村建设者,不断为明水香稻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水香稻,以其独特的微黄色泽、饱满的颗粒、透明的质地和油润的光亮,自古以来便享誉四方。它不仅口感爽口、清香四溢,更因其高营养价值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被誉为“香米”,承载着济南人深厚的情感记忆。
在西营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鸿波与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稻”路。作为土生土长的西营人,李鸿波自幼便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李鸿波便在田间地头与家人一同劳作,逐渐成长为一位对农业有着深厚感情的“土专家”。
2011年,面对自己经营企业的困境,李鸿波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返回家乡,投身于明水香稻的种植事业,旨在促进西营村的繁荣发展。当被问及这一决定的背后原因时,李鸿波说道:“我是在稻田边长大的,对稻子怀有难以割舍的情感,而且,在家乡做事业会让我感到更加自在与舒心。”
上任之初,李鸿波便深知,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源头做起。他首先组织村民召开大会,统一思想,明确发展方向,提出了土地流转的构想。通过签订稻田流转协议,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机械化整合,修路、打井、铺设灌溉渠道,实现了泉水与井水相结合的智能灌溉系统,既保证了水稻的生长需求,又节约了水资源。这一系列举措,为明水香稻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保持传统种植优势的同时,李鸿波并未止步。他深知,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于是,西营村在李鸿波的带领下,积极开拓试验田,研发水稻新品种,如明水香糯、长粒香、津稻919等,丰富了产品线,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此外,他还注重产品的深加工,推出了米粉、米团、粽子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明水香稻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不断提升明水香稻的品质与知名度,李鸿波四处奔波,邀请农业专家来村指导,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他亲自带队参加全国各地的农业展销会,汲取行业精华,拓宽销售渠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西营村有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明水香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西营村还学习探索出了“以田养鸭,以鸭护稻”新模式。“通过观察发现,稻田鸭除草、除虫效果明显,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省去了喷药环节,同时鸭子在田里活动,起到了活水肥田的效果,对水稻生长很有帮助,保障了水稻品质。”李鸿波告诉记者。据介绍,这种模式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增收致富新途径,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稻”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除此之外,西营村还积极探索转型的新路径,李鸿波引领村民们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依托明水香稻特有的文化底蕴,策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巨幅稻田画、亲子研学活动、乡村插秧节、丰收节等,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题记
山东是农业大省,齐鲁农产让多少家庭的米袋子、菜篮子、油壶子满满当当,过日子底气十足。山东也是人口大省,山泉湖海见证了多少佳偶天成、新家庭的建立,有家才有美好的未来。
喜获丰收、喜结连理,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最朴素、最实在的喜事。有灶香、有欢笑,才叫美好、才有盼头。
由此,舜网·舜时针推出“双喜记”特别栏目,由喜结连理的新人讲述喜获丰收的故事。报喜路上,有丰产有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