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80后被划入相亲角中老年区,路人:40岁奔“五”也不冤
北晚新视觉 2020-01-08 19:58:08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深圳的莲花山有一个相亲角。在那里不少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寻觅合适的另一半,可最近有人发现一块牌子,80后居然被划分到了中老年区。
广东深圳莲花山公园相亲角,一块写有“80年代”的牌子旁写着中老年区,将80后划入中老年行列。一名70后路人很淡定,“长江后浪推前浪,90后都迈入30岁了”。另一名80后男子认为,关键看心理,如果你觉得自己年轻,那就没什么。
相亲角将80后划入中老年区
有80后市民看了愣住了
有市民发问
“80后都成中老年啦?”
“你看我的感觉,80后像老了吗?”
有70后市民感叹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
80后最小的都30岁了
90后也开始迈入30岁了
有80后市民则认为
关键看自己的心理
如果你觉得你还OK
那没什么
如果你自己都觉得年纪大了
那肯定不行
网友评论
@小小先生: 羡慕你们还能相亲……
@萌鹅: 现在80后都成中老年区了吗?
@鹅窒息了: 楼上的朋友,90后都30了,在奔四了……
@莆田吴彦祖: 虽然不敢相信,但是80后真的有40岁了……
@凯旋小警: 我一直以为我爸妈40+,没想到我都30+了!
@小黑: 仔细想想,真的没毛病……
@娜是一朵彩云: 我觉得这次被黑得最惨的不是80后,而是70后,有木有人关心过他们什么时候步入中年,有木有人关心过他们青年的时候……
@布可肥: 我不服气,我们啥时候中老年了呢?
延伸阅读: “相亲对象”加他微信,发来这些话…小伙崩溃了:我到底在和谁相亲?
“我拒绝与在交友会上认识的家长交流,然后,我被拉黑了。”
最近,晚报君收到读者小贾的吐槽:参加了几场交友会,合适的姑娘没认识几个,倒是收获了一票叔叔阿姨。
与相亲妹子她妈尬聊后
男生被拉黑
小贾今年29岁。每次参加交友会,都会吸引不少父母来对他“刨根问底”:“包括父母是不是在农村”“有没有兄弟姐妹”“房子是否有贷款等等”。
晚报君看了小贾最近与一位在某次交友活动中认识的阿姨的聊天记录。
相亲妹子她妈太热情
男生挺崩溃
“你要注意吃饭哦,平时工作那么忙,要注意身体。”
“有的时候,男孩子要学会主动。”
“我们家在黄泥磅这边,记得有空来我们家里坐坐哈。”
和小贾的“惨痛”经历比起来,重庆小伙小周的经历可谓幸福得多。然而,这种“幸福”,让小周感到崩溃:“我到底在和哪个相亲?”
因为这些话,不是来自相亲女孩的关心,而是来自相亲对象的妈妈范女士。小周说,自己和相亲对象妈妈说的话比相亲对象本人还多!
在重庆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小周,25岁,身高1米75。上个月,他姑姑为他张罗了一个女孩子小肖,说对方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和他同龄,希望可以加个微信,互相了解一下。
于是,小周加了小肖的微信,不到两分钟,他收到了一个新的好友要求,对方的附加消息“小肖的妈妈,请通过”。
加了微信好友半个月,小周发现,自己和小肖妈妈聊天的次数,远远超过自己的正牌相亲对象小肖。
“上午的时候,我在上班,偶尔还会收到小肖妈妈发来的记得吃饭,记得添衣服的信息。”但对于小肖,小周形容其“迷之冷漠”。
每次小周给她发信息,小肖总是快到晚上才回复,说自己在批改作业,有时候索性说自己在守着晚自习,第二天才给他回复。
在对方妈妈的安慰下,小周只好硬着头皮跟小肖继续保持着联系,但每天也仅仅限于问安,说多了,小肖便说自己犯困,要早点睡了。
在小肖妈妈的催促下,小周还是鼓起勇气,约小肖见了一面。见面后,除了简单的寒暄外,小周感觉自己对眼前这个女孩子也没什么感觉,小肖对他也跟从前一样冷淡。
但是小肖妈妈让小周“再接再厉”让他感觉实在尴尬:“见面后,我和那个女生聊的话比以前还少,又不好意思互删。可她妈妈每天又和我说这些,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当十一假期变成“相亲黄金周”:单身的你 在相亲上花了多少钱?
婚恋平台会员费动辄数万,值吗?
不久前,正当身边同事都讨论起十一假期的出游计划时,28岁的庄羽却犯起了难。近几年来,假期返乡的主题已从家庭团聚变为了“催婚大会”,而十一假期更是成了“相亲黄金周”。
作为每天都在做项目的工科女,庄羽平时的交际圈并不大,这几年父母越来越频繁地为她介绍相亲,她也在催促声中,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使用婚恋交友平台。在与婚恋平台工作人员交流后,对方便提出希望她到线下店体验,可获得更好的服务。
“来到线下店后,工作人员表示我的条件比较好,要匹配高端人群,并且说不同红娘手中的资源是不一样的,充值越多得到的资源就越好。我第一次去,对方就让我充值8万元,承诺半年内可以有机会与6名男会员相亲,但不保证结果。”庄羽介绍道,该线下店的充值价位分为6档,最低档为3万余元,最高档超过20万元。
“这样看的话,相亲花的钱相当于办一次婚礼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庄羽吐槽道。然而,在日渐火爆的相亲大潮下,需求迫切的她也只能苦笑着接受。
除了线下相亲外,相亲、交友类APP的作用也日渐增加,不少生活节奏快、手机不离手的年轻人已经把相亲的重头戏放在了手机上。
90年出生的许明已近而立之年,但迟迟未定的人生大事却让父母操碎了心,久而久之也让自己颇为焦虑。从几年前开始,他的手机里就已安装了十余款婚恋类APP,每年用于婚恋平台内升级VIP会员的费用就要几千元。
业内人士曾指出,与大众形成的印象不同,90、95后年轻人的爱情观反而相对保守,一方面对“相亲会”不屑一顾,但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羞于表白,属于“伪奔放”。这一代年轻人对物质并无过多硬性要求,但软性要求不减反增,比如希望对方热爱旅游、喜欢宠物,或追求恋爱的刺激感等。对于在芸芸众生中寻找另一半的年轻人说,纵然在婚恋市场上的消费无异于投石问路,但至少也多了一份握在手中的希望。
你对“相亲经济”怎么看?快来留言区和我们一起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