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告急家书四千儿郎急归 一千余名人民子弟兵奔赴一线 鏖战孤岛江新洲

舜网-济南日报 2020-07-20 06:26:03

一封告急家书四千儿郎急归 一千余名人民子弟兵奔赴一线 鏖战孤岛江新洲

  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新洲,曾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服役的垦殖场村民张恒扶正防洪哨所前插的国旗(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一封告急家书四千儿郎急归 一千余名人民子弟兵奔赴一线 鏖战孤岛江新洲

  这是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新洲一角(7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暮色苍茫,江新洲江水环伺,如一叶扁舟孤悬,在洪水中飘摇。

  历史上,九江江新洲每逢大汛必罹水患。今年6月下旬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江新洲水位持续上涨,汛情告急。四千江洲儿郎闻“汛”而归,一千余名人民子弟兵开赴一线,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抗洪精神。

  水进,人进!

  7月11日晚8点,暴雨如注,雷电交加。

  长江九江水位高达22.61米,高过坝面20多厘米,洪水不断往上涨,一个浪头打过来就可能洪水漫堤。51岁的江洲镇江洲村村支书余乃胜站在堤坝外的江水中,用后背挡住风浪冲击,双手接过递来的沙袋,弓着身子加固子坝,雨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淌。

  那晚,余乃胜和40多个同村人一宿没睡,愣是用1米高的子坝挡住了肆虐的洪水。“这1米,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事后,余乃胜等人仍心有余悸。与洪水搏击的决心,源自对水患的刻骨铭心——

  22年前的1998年,同样是一个暴雨之夜,肆虐的洪水撕开了在21米以上的高水位里浸泡了39天的江新洲大堤,一夜间,数万人的家没了。翌日清晨,地势较高的南堤上,不少转移出来的村里人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被淹没的家园,无可奈何。从那之后,江新洲变了。

  江洲镇党委书记陈世超说,之后每届镇党委都把改善水利设施放在重中之重,堤坝逐年加固,警戒线更是从20米降低到19.5米,为的就是能够早做准备,与洪水抢时间。

  7月12日,长江九江水位达到22.81米,高过坝面40多公分,不少老人都觉得“这次又要悬了”,可抗洪人偏不信邪。“这么高的水位我们坚持了13个小时,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陈世超说。

  堤在,家在!

  7月13日,江洲渡口。从市区开往岛上的轮渡一靠岸,数以百计的摩托“铁骑”、车辆蜂拥而下。

  孤岛防汛,最缺的是人。江新洲常住人口约7000人,很多人都外出务工,岛上实际可用劳动力不足千人。“江洲儿郎,汛情紧急,家乡盼你回家支援。”面对罕见洪水,7月10日,当地不得已发出一封情真意切的防汛“家书”,号召青壮年游子返乡抗洪,守卫家园。

  堤在,家在。

  “当年破坝,整个江新洲花了10年时间才恢复元气,我们再也不想当‘难民’了。”56岁的装修工人王南桥说,自己年轻时就和父辈们一起挑土筑坝,付出了多少血汗,经历了多少困苦,才有了今天的家园。

  “500元一天的工钱不赚了,我要回去守大堤!”王南桥说。

  江洲镇官场村村民邹巧玉喜欢和村里姐妹跳广场舞,但后来由于不少人陆续搬到了市区居住,一年到头很难凑齐。今年防汛,她惊讶地发现,许久未见的姐妹们都回来了。

  在江新洲最吃劲的几天里,全岛回来了4000多位青壮年。

  心齐,无惧!

  68岁的梅俊洲是后埂村的老支书,近半个月来每天在1.5公里长的堤段上走4个来回巡堤。时间拨回到22年前,梅俊洲依然记得,为了堵住洪水冲刷坝体形成的涵洞,13名镇、村干部推着一艘渔船二话没说就跳了下去,没成想遇上漩涡,一下子连船带人全卷了进去。当时大家都以为人没了,幸好被冲到附近田地里,捡回了命。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20多年前,一首讴歌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歌曲传唱大江南北。时空变幻,又逢大汛,在战士们当年踏过的堤坝上,新一茬年轻子弟兵再次奋不顾身。装填600方沙土、28000多个沙袋,抢筑960多米长子堤……11日雨夜,武警九江支队教导队代理排长孟德帅和50名年轻战士,争分夺秒、奋战一宿,江新洲北堤坝面最低的九洲段挡住了洪水漫堤。

  在40多公里长的江新洲大堤,从各地开赴而来的1500多名战士日夜坚守;在赣鄱大地,截至7月18日19时,全省累计投入抗洪抢险人力206.24万人次……

  17日上午,“长江二号洪水”在上游形成。18日中午12时,长江九江水位22.17米,仍超警戒线2.17米,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战斗在继续。

  (据新华社江西九江7月19日电记者余贤红黄浩然刘夏村)

责任编辑:李欢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新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