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真情让年代剧出圈

天津日报 2022-03-02 08:29:56

  央视开年大戏《人世间》步入尾声,已累计吸引超4亿受众观看,豆瓣网友打出8.1的评分。这部让人看得感动、揪心,产生共情的电视剧,改编自梁晓声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在这部跨越50年历史的现实题材当代大剧里,人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用真实感人出圈,引发全年龄层感慨。《人世间》何以打动观众?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剧主创,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答案。

  “唤醒”父辈的故事

  《人世间》里,从东北某省会城市走出的一群平民子弟,伴着时代巨力的推转,跌跌撞撞地寻求心中的理想生活。横向上,《人世间》以绵密的叙事,讲述家庭温情、子女奋斗;纵向上,它怀有史诗的雄心,试图勾勒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图卷。过年陪父母追剧的“90后”“00后”,一开始只是“旁观”着父辈的生活,却不经意间被缓缓席卷,直到双眼盈满热泪。

  剧中,大哥周秉义为了不辜负未婚妻冬梅而放弃升迁机会,二姐为了爱情与理想远赴贵州,三弟周秉昆则是背着亲友偷偷接济郑娟一家。尽管现在的年轻观众已经很难理解这些选择,但这就是20世纪那些真实人物的真实选择。作家梁晓声从真实性入手写出了鸿篇佳作,编剧王海鸰则从更多细节上充实剧情的真实性。

  这部史诗级的现实题材小说,从1972年讲起,讲的是北方一座省会城市周氏一家三代、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堪称“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在导演李路过往的作品中,既有描写小人物平凡生活的《老大的幸福》,也有紧贴时代脉搏、弘扬正义之声的《人民的名义》和《巡回检察组》,用真实的演绎和创作引发观众的心灵共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为导演和制片人的李路表示,“一部剧制作精良、阵容强大是必备条件,但不能舍本逐末,‘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而‘立意’也就是思想,更是总揽一部剧格局高度的最重要坐标”。

  李路说,《人世间》还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买下了改编权。担任《人世间》编剧的王海鸰,曾写出《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等剧。李路和编剧王海鸰逐字逐句地沟通剧本,直到拍摄后期,还在调整剧本。“我们做过大量的案头工作,对故事的讲述,对人物的描绘都做过认真的推演。”李路说,“把115万字的文学名著搬上荧屏,涉及大量的取舍和增删,光剧本就做了三年,王海鸰对中国人的人情人性、伦理观念都有很深的理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人世间》打动自己的部分,王海鸰说,是作者写作的主旨,“是为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呐喊,为他们说话。主角周秉昆和我是同龄人,这个年代是我亲历过的。”通过《人世间》她真切感受到上世纪70年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他们这么穷,这么苦,依然能够顽强生活。那时候那么困难,大家还能一块度过来,真的不易。”对于原著相对厚重、深沉的底色,王海鸰有自己的看法,“原著的底色是钢铁色的、青灰色的,虽然让人感受到主角的坚韧和顽强,但同时也是沉重的。我个人的生活态度,是希望看到更多明亮和温暖的部分。”

  王海鸰也坦言,这次改编的难度其实很大,“《人世间》是纯正的严肃文学,严肃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写人,没有过多的故事,没有过多的戏剧性。”这一特性和影视剧本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剧本改编需要故事性和戏剧性,除了通常所需要的外化,要把所有的心理活动、描述都通过影像外化出来,要有巧合,要有起伏,要有波折,这就是最大的难度。”让王海鸰庆幸的是,她遇到了极为宽容的原著作者和制作团队。“我特别感激梁晓声,我觉得他非常理解我,不干涉我,因为他要说的全在书里了。”王海鸰也认为,一个好的编剧不应该失去自我,“编剧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和取舍,如果一味征求意见,说东墙不好就拆东墙一块砖,说西墙不好就补一块,编剧到这个地步会十分糟糕。”

  李路说,文学界已经很少有人敢去“碰”时间跨度这么长、这么大部头的作品了。文学界对梁晓声有个评价,说他写的是“好人文学”,《人世间》讲的就是善良的周家人在半个世纪里的命运转换,作品聚焦的是小人物,梁晓声写作的初衷就是“把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周家人生活的光字片,包含仁义礼智信五条巷子,它们构成了一种象征,代表瞬息万变甚至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一种坚固的、不可磨灭的价值。李路说:“我拍《人世间》,也是想通过展示父辈的故事,让现实中已经衰老沉默的他们‘开口说话’,对当下社会实现一种‘唤醒’。”

  最打动人心的是情感

  《人世间》像是一本老相册,或许照片会泛黄、字迹会模糊、纸笺会折角,但其中刻画的每一张面孔、复现的每一帧画面、记录每一段记忆,在平实走心的打磨下,总能在温情中孵化出最坚实的力量,让人一打开就不忍放下,潺潺流水般的温情,在滋养心田中震撼人心。

  《人世间》中,周家小儿子周秉昆是全剧的核心人物,没有哥哥周秉义的完美,没有姐姐周蓉有个性,但有着一颗纯朴善良的心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周秉昆的心胸算不上宽广,会跟父亲怄气,但他却有担当,愿意为家人牺牲,在家照顾瘫痪的母亲,照顾姐姐的孩子,而且作为一个糙老爷们,他有着最深沉的浪漫,等了郑娟一年又一年。他一路遭受着各种挫折,却没有像很多男主角一样,拥有一个“开挂”的人生。

  王海鸰表示,经过历史的长河,如今的观众已经能够理解周秉昆的价值观,“我们希望所有的普通人都活得滋润,得到抚慰。毕竟不是所有人天生就开挂,自带光环,这也是我们每个独立的个体,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大家不见得是为人类作出了多少贡献,而是为自己的小家作了贡献,没有小家就没有大家。”在王海鸰看来,社会价值体系中,习惯于认可“塔尖”上的人,会忽视普通人。她说:“周秉昆是普通人,他势必要受这些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对比他的兄长和姐姐,他就会觉得自己没出息。但他质朴善良可爱,也是为家庭,为长辈和妻儿付出最多的人,很了不起。”

  剧中人物无论大小,都是丰满、完整的,主角没有光环加身,配角没有工具化,这部以普通中国家庭生活为白描对象的电视剧,让观众收获了久违的感动。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实力派戏骨挑梁主演,被网友戏称“实现了戏骨自由”。雷佳音饰演的周秉昆,他的哭戏、和父亲的对手戏屡屡被点赞,将人物的憋屈和上进演绎得入木三分。殷桃饰演的郑娟得到王海鸰的夸赞,她不断揣摩人物与编剧沟通,最后呈现出一个敢爱敢恨、勇毅善良的女性形象。好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更是火花四溅,让观众直呼过瘾。

  《人世间》一众优秀演员不仅形象气质和角色贴合,飙起戏来也像“神仙打架”。谈起雷佳音,李路说,雷佳音是东北人,身上有股邻家男孩的劲,和周秉昆这个角色特别贴。他说道:“杀青那天雷佳音跟我说,他尽力了。其实大家都是这样。剧组里没有谁‘藏劲’,每天到片场都是做好功课来的。你想想,周围都是高手、老艺术家,谁都怕丢人,嘴上不说比拼,心里暗暗较劲,以至于我们剧组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演员拍完自己的戏后,很少直接回房车里休息,都是在片场观摩其他人演戏,看是不是还能‘偷学’点啥。演员只有这样肯上进,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人世间》的质感和真诚,突破了年代剧在性别群体中的壁垒,心底永葆善良底色的时代故事值得关注。静态的景别上,从腌酸菜的地缸,到缝衣服用的顶针,再到掉漆的搪瓷杯子……各种东北特色老物件的现身,在细节上给《人世间》做足了在氛围感上的渲染。动态的细节中,《人世间》展现得更是灵动鲜活。雷佳音饰演的周秉昆在床上连蹬腿带蹦跳穿棉裤的逗趣戏码,让不少观众拍手叫绝。那个年代物资相对匮乏,一件衣服兄弟姐妹轮着穿是当时的常态。周秉昆一句“妈,你给我织一条毛裤呗!我姐这太紧”的台词一出,便将当时的生活常态复现在观众面前。剧中,周母中风昏迷后,乔母义不容辞地帮忙让观众纷纷感慨,《人世间》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人世间》作为讲述东北故事的年代大剧,以此为优势,采用工人群体为主视角,落地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过去基层社会的真实样貌。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系副主任颜彬向记者表示,“我觉得最大的烟火气不是影像,也不是符号,而是人情。故事中三兄妹的塑造具有很强的普适性,骄傲但自私的周蓉,成功但无奈的周秉义,失落但充满韧劲的周秉昆,他们各有特色,饱含深情。周秉昆在剧里排行老三,不如姐姐哥哥优秀,觉得父母瞧不上自己,却具备了中国人身上最多的韧性、无奈与生命张力。这是最有烟火气的。”

  这部剧为观众提供了一定的情绪价值。颜彬表示:“萨日娜老师贡献了精湛的表演,但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周母几乎是没有什么情节的,而是以一种‘背景’的形式呈现,直至周母去世。这种中国式的母爱存在感不强,但爱很博大。这种情绪价值,将成为观众接受电视剧的新角度。”

  从“养眼”到“入心”

  《人世间》用质感和真诚,不仅打开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心门,更突破了年代剧在性别群体中的壁垒。“不忘少年样,也不惧白发苍苍”──正如同名主题曲所唱,上至六七十岁双鬓斑白的老年群体,下至二十岁的青年观众,《人世间》获得了成熟人群的认可,也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有网友说:“本想推荐给老妈,自己却哭得稀里哗啦。”上一辈的故事,引发了“隔代追剧”的现象。

  谈及此,颜彬表示,“某种程度上,我们高估了代际差异。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跟当代在人的情感、情绪上没有根本上的差异,符号可以勾连过去,但真正能连接过去的,是可以共通的情绪。每一个坚韧的当代人,都能从周秉昆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卑与好强同在、坚韧与脆弱同行、乐观与悲观共生,这个矛盾的周秉昆,何尝不是当下的你我。当然,影片中除了人物,对家庭的塑造,那种爱又牵扯着责备、恨又带着不忍、亲密又带着撕扯的家庭,恰恰是世间的烟火。烟火从来不是璀璨的,而是无法烧透的升腾。”

  在《人世间》中,人的善良处处可见,让当代孤独的城市人感受到了那个年代,同样,亲情,也让年轻人深度沉浸。颜彬说:“我们向往的是那种埋藏在我们身体底下的互相牵扯、互相牵挂、互相依伴的情感期待。年轻一代是矛盾的一代,既需要这种情感,但又会排斥过度亲密的、牵扯度过高的同类情感。观众对电视剧情感的期待,从某种程度上是‘想象’的,恰恰是这种想象的期待,才会让观众沉浸感更强。”

  其实,《人世间》并非孤例。国产剧《父母爱情》、韩剧《请回答,1988》、美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等都曾成功调制出“让年代变年轻”的配方。李路说,《人世间》在叙事风格上追求真实,但光影不要“旧”,要有电影质感,“让观众看过往的故事,想当下的心事、发自己的心声。”他表示:“在时间纵深上,体现出人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和思想的变迁,在空间处理上,把握好两个关系,一是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二是人性善恶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相较于电影,观众为电视剧付出的时间成本成倍增加,这就要求影视制片方回归戏剧创作规律,锤炼从“养眼”到“入心”的能力。去年大受追捧的《觉醒年代》《山海情》《扫黑风暴》等优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不为戏而戏,戏就在其中。《人世间》没有强情节,没有让人欲罢不能的悬念,它完全靠细节和情感的缓慢堆积,让观众温暖和感动。李路说:“大家很喜欢的韩剧《请回答,1988》,它比我们拍得更缓、更琐碎,却凭借一点一滴的精良叙事锁住了观众,而且有沉淀、有回味。这说明好剧的标准是有多个维度的,通过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我们的审美格局也会越来越开阔。”

  与当下商业剧的快速画像模式泾渭分明,《人世间》的模式很有戏剧性但又不疾不徐,随着更多剧情的推进,角色的性格才会越鲜活。颜彬表示:“常规商业作品‘以戏剧情境为核心’的讲述路径,同时也带来了假定性强的问题,《人世间》没有把主要的叙事力量放在情境层面,而是放在了人物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描绘上,这恰恰是这部作品得到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这无疑是一部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佳作。”

  《人世间》将烟火气浓浓地笼罩在剧情之上,用人情味串起时代的脚步。温暖的故事、美好的光影将人世间的真情,将岁月的流光溢彩奉献给广大观众,引起了更多人的情感共鸣,凝聚了更多人回望来路的目光。

作者:张洁 责任编辑:李欢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新闻精选